专家解读:为何央行此时宣布降准降息

2025-05-08 08:16:34热点要闻2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央行宣布将推出十大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针对其中一些热点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央行宣布将推出十大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针对其中一些热点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为何选择当前时点降准降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提出,将适时降准降息。为何选择当前时点进行调整?“适时”如何把握?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政策实施需要相机抉择,综合评估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动态调整。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研院院长连平认为,当前下调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非常有必要。

从外部冲击来看,4月美国开始对华加征高额关税,我国对外贸易将受到较大冲击,随着出口受阻,消费和投资领域也将出现连锁效应,金融市场波动有所加大。

“此时,有必要及时降准。”连平表示,降准将释放更多流动性以缓解冲击,稳定市场预期。

降准后,释放的流动性将有助于加快对国家重大建设、普惠金融、中小微民营企业、房地产、消费市场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速度。

同时,增强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金供给能力,缓解部分民企、房企、中小型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流动性紧张问题,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

连平表示,整体上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释放更多流动性,用于满足当前投资消费扩张与信心修复。

年内还会进一步降准吗?

近年来,央行多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025年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内我国还会第二次降准吗?

连平认为,年内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就2025年来看,实际总的降准幅度以0.75-1.0个百分点为宜,换言之,刨除本次降准的0.5个百分点,年内很可能还有0.25-0.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或将于三季度落地,从而释放更多中长期资金以满足市场需求。

潘功胜在发布会上谈到,最近几年人民银行连续多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总量也比较宽松。

从长期看,连平认为,我国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一定下调空间。

“以目前我国的经济体量、增长速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流动性状况、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来测算,我国存准率可以降至发达国家大多数1%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大多数5%之间的水平,甚至低于5%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连平表示。

此次降准后,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前的6.6%下降至6.2%。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有一定降准空间。

为何政策利率只下调0.1个百分点?

此次,央行推出三大类共十项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除降准降息外,还提出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

连平认为,十大货币政策涉及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各种类型,可谓“精锐尽出”,较好地兼顾了短中长期各方面需求。同时,政策分工明确,各自针对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发挥“1+1大于2”的扩大效果。

其中,以降准为代表的数量型政策工具力度较大,价格型政策力度相对适中,留有余地。价格型政策包括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等。

对这样的安排,连平认为,一方面是前期政策下调成果还在消化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政策留有空间,待美联储明确重启降息进程后,政策空间打开,相关利率还可以相机进一步发力。

此外,结构性政策工具涉及面广,综合效应不容小觑。记者注意到,十大政策中,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关的占六席,包括:全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等。

连平表示,这六项政策有的是对原有利率和额度的重新调整,有的是全新设立。尽管就单项来看,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但考虑到这六项政策覆盖了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中的很多难点、痛点,其效用叠加起来将会非常可观。

来源:新京报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