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考“分数”,后者考“人性”,都是刻不容缓的事,如何取舍?
近日,山东烟台一考生在前往考场途中对突发疾病的同学进行急救,致使自己的语文考试因迟到而缺考,该事件引发关注。
据报道,5月10日,山东省职教高考(又称春季高考)开考。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和同学,于8点10分搭乘网约车前往考点,上车1分钟左右,同行同学便因突发心梗休克倒在姜昭鹏身上,并伴随癫痫、心脏骤停等症状。姜昭鹏利用在学校专业课中学到的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抓急救黄金时间,对发病同学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上演了“教科书”式的生死救援。他把同学送进急诊室急救后,又迅速赶往考点进行考试,但由于迟到时间过长,导致10日上午语文考试未能参加。
相关视频截图
一边是可能改变自己人生命运且不能迟到的职教高考,一边是突发心梗休克急需救助的同行同学,赶考途中的姜昭鹏只能二选一。前者考“分数”,后者考“人性”,都是刻不容缓的事,如何取舍?
危急时刻,姜昭鹏选择了先救同学,以“生命至上”作答。人们常挂嘴边的“舍己为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姜同学以实际行动注解了这个成语。因为救助他人错过语文考试,这种特殊情况能否让他补考,也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据新京报报道,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校与研究生招生考试处表示,按照规定,春季高考不允许补考。该部门咨询平台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按照考试管理规定,高考没有补考设置,而春季高考是高考的一部分。
这一点,姜昭鹏可能也心知肚明,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并不后悔,“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
“一考定终身”,可能是很多学子的想法。于姜同学而言,参加职教高考,一年一次改变个人命运的机会固然很珍贵,但生命更珍贵。他不后悔因救人而缺考,无疑刷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生命观、人生观。这也引发人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当高考价值与生命价值发生冲突时,该如何作为?
目前,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已对姜昭鹏的行为进行了表彰,这是从学校层面珍视其人性本真的善意,对其“通过一次人性大考”给予鼓励。但他因救人而缺考的损失并没有挽回,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应在社会层面广为弘扬。要让更多的姜昭鹏“不后悔”,不该只是一声叹息“无法补考”。
职教高考的规则设置,是为了体现社会公平。“按照考试管理规定,没有补考设置”,但并不意味今后不能进行制度改革。即便现行制度没办法给予补考资格,是否可以从其他层面给姜昭鹏的选择兜底,比如网友提出的以特招或升学加分等方式,切实弥补他因救人而缺考的损失。这种兼容人性化的制度性补偿更实在,也有利于激励更多姜昭鹏挺身而出,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道德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