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北方首场高温过程已开启,明起至22日将进入核心影响时段,西北、华北、黄淮多地或经历40℃的高温酷热天气,公众需注意补水降温,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南方未来一周仍维持多雨模式,江南、华南部分地区需警惕降雨叠加的致灾风险,加强防范次生灾害。
今年北方首场高温过程开启 19日至22日华北黄淮等局地气温或达40℃及以上
今天至下周初,今年北方首场高温天气过程将持续影响,尤其是19日至22日,高温范围大、强度强。其中宁夏中北部、陕西中北部、河南、山东中南部、山西中南部、湖北北部等地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陕西关中等地日最高气温可达37℃至40℃,局地超过40℃,高温有明显的极端性。
陕西为此次高温过程的核心影响区域,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时间可达3至4天,一些地方最高气温将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最高气温极值。省会西安今起或迎高温“四连击”,明后天最高气温39℃,阳光加持下,户外似烤炉,公众需及时补水降温,尽量避开午后气温较高时段出行。
近期,陕西、河南、甘肃等省份干燥少雨,存在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未来三天,上述旱区仍将少雨,再加上高温天气增多,气象干旱将维持或发展,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高。干热风天气易导致小麦灌浆受阻,甚至造成早衰,注意开展“一喷三防”,或采用微喷灌设备适时适量喷水、降温增湿,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灌浆影响。
这场高温从何而来?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介绍,本次高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强,范围较大;主要影响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5℃至37℃。尤其是19日至20日,高温天气范围扩大、强度增强。高温过程预计持续到22日前后。
5月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是否异常?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中国气象局监测数据来看,5月华北到黄淮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并不是偶然现象。此次高温是大气环流与地形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大气环流上讲,华北南部至黄淮地区高空受偏西风影响、低层受暖湿气团控制,在晴空辐射的助力下,近地面温度迅速上升。从地形看,气流翻越太行山后,在下沉过程中增温,进一步升高局地气温。
高温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高温对农业生产和公众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提前防范。5月正值冬小麦灌浆关键期,此次高温影响地区与冬小麦产地重叠,高温可能影响小麦籽粒发育。春播期的玉米、花生等作物也可能受高温影响,生长受抑。
相关人员建议,春播区要根据土壤状况趁墒播种或及时灌溉造墒播种,采用微喷灌技术补水,避免大水漫灌损伤作物根系,已播田块做好苗期管理,保证苗齐苗壮。冬麦区要注意开展“一喷三防”,或采用微喷灌设备适时适量喷水、降温增湿,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灌浆影响。
遭遇高温天气,如何做好防暑措施?
哪些错误要避免?
请查收这份防暑攻略↓
来源:大象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大众新闻、中国天气网、山东省气象局网站、应急管理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