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会不会下单一项“运费险”?还是会优先选择已经购买“运费险”的店铺下单呢?最近,有不少用户发现,自己经常购买的网店,突然不赠送运费险了,您是否也遇到这种情况呢?
据了解,运费险最初在2010年推出,旨在降低消费者的退换货成本。因市场反应良好,这一险种逐渐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揽客的“标配”。 然而,十几年过去,运费险在优化购物体验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退货率,甚至滋生了“虚假骗保”的“职业羊毛党”,大大增加了商家和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当各方失去积极性,运费险的未来在哪里?赔付机制的漏洞该如何堵上?
网店商家:“无忧下单”推高退货率
数据显示,在电商销售中,鞋服、配饰等品类的退货率居高不下。有店铺商家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关了‘运费险’担心订单变少、店铺评分下降;不关的话,退货量实在吓人。”
记者采访一个电商经营者张某,此前她经营了一家女装店铺,去年下半年已经关停了。店主表示,女装的竞争激烈,消费者货比三家也正常。但她表示,在“退货无忧”的模式下,有的顾客下单太“冲动”,“同一款衣服,两种颜色各拍下3个码,寄到半路又退掉其中两件”。记者观察到,除了女装,童装、男装、生活用品等品类的退货率也在逐年上升。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推出赠送“运费险”服务,每一单的保费成本要增加5元左右,如果退货率过高,会“得不偿失”。
网购退货有骗局 运费险“薅羊毛”300余万
“运费险”所带来的问题在日益显现,对于商家来说,退货率提高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对保险公司来说,赔付率高,还有被骗保的风险。近日,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起网店虚构交易骗取退货运费险理赔款的保险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今年1月,上海一保险公司向警方报案称,该公司理赔的部分退货运费险的物流信息与交易订单的下单人员、下单地址和退货时间等信息完全不符,有些订单的退货时间甚至远早于收货时间,且这些异常订单比较集中,怀疑被骗保。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 刘钦治:不法分子在这些网店下单的这个异常情况,它的集中度都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说他们这些所谓的虚假订单,都是集中在那100多个店铺里面。
警方发现,这些网店刚注册成功就立即获得了百余笔订单。在获取了保险公司退货运费的赔偿后,这些网店就不再有新订单。而这些发货、退货的物流单据信息均为伪造,订单收货地址和退货发货地址有的甚至相距几千公里。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 刘钦治:这伙不法分子为了最大限度实施骗保,两个始发地,人为把距离拉到最长。举个例子,我们这个案子当中,可能店铺设置在西藏,所谓刷手的收货物流地址设置在了广东。
警方随即立案侦查。
经查,犯罪嫌疑人汪某利用开设的100多个网店账号,伙同彭某、陈某等人,以虚构交易的形式骗取退货运费险理赔款。其间,由汪某垫付相关下单资金,由彭某、陈某等12人批量下单购买小额商品。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 刘钦治:他们这一伙人,先在这些道具店铺下单低价的手机壳,下单完了之后,立马上传虚假发货的假物流信息,刷手看到了之后,立马再点退货退款,退货退款之后,再将虚假的物流信息再上传给平台。
虚假申请退货 伪造千笔单据骗保
汪某等人在店铺未实际发货的情况下即虚假申请退货,通过伪造发货退货物流单据,虚假申请自行联系快递物流进行退货,骗取保险公司的退运费险理赔款达300余万元。在查清该团伙犯罪事实后,上海警方开展收网行动。
至今年4月底,警方已先后抓获汪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经查,该犯罪团伙安排刷手伪造发货、退货物流单据,以每笔运费订单的10%作为酬劳。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 刘钦治:每天每个刷手几十笔是最少的,基本上是上百笔,多的也有近千笔订单。
目前,汪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余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透露,案件后续还将就刷单人员、快递信息来源等展开追查打击,斩断金融黑灰产业链。
骗保达到一定数额将犯保险诈骗罪
除了“虚假下单”骗保以外,现在小额“刷单骗保”也已经形成灰色产业链。具体而言,运费险的赔付金额相对固定,但如果选择自行寄回,实际退货费用有议价空间,一些买家便在批量下单后恶意退货,套取理赔金与快递费之间的差价。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以保险诈骗罪论处。
怎样不“误伤”消费者 又打击骗保行为?
对消费者而言,网上购物时摸不着实物、看不到效果,没有运费险意味着试错成本变高了,甚至会降低购物的欲望。但有人利用运费险“薅羊毛”、商品退换率过高等问题,确实让商家叫苦不迭。怎样在不“误伤”消费者的同时,打击骗保行为呢?
目前已有平台推出了降低商家运费险的措施,比如,简化退换货步骤、判定异常账户等方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法律专家也认为,可以通过提高保费,或者规定免赔率或者免赔额、完善消费者的平台信用分等方式综合治理。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商平台之间也要打破“信息孤岛”模式,让在某一平台有过不良行为的账号也能在其他平台被迅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