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是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情况。
有时候,一天工作劳累后引起的手麻,通常是局部软组织劳损引起,休息后很快就会好转,对日常生活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有的时候,手麻却成了健康生活路上的绊脚石。
手麻可能是哪些疾病导致的?
导致手麻的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脑卒中、颈椎病和关节炎等。
不过,如果你的手麻常出现在夜间,而且除了手麻之外,你还饱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或关节炎的困扰,又或者处于妊娠期、绝经期,那么让你手麻的很可能是——腕管综合征。
出现这些情况
有可能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是指正中神经在通过手腕时,在腕管受到卡压,引起神经损伤、水肿,进而导致手指麻木、无力、疼痛甚至手掌肌肉萎缩的疾病。
简单来说,手腕里有一条“隧道”,里面有一根重要的“电线”(正中神经)和九根“数据线”(屈肌腱)。当“隧道”变窄(可能因老化、水肿或骨质增生导致),“电线”被压到(神经受压迫),就会引起手麻、无力或电击般的疼痛。
腕管综合征相关结构示意图。图源:科普中国
区别于其他可能引起手麻的疾病,腕管综合征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早期会出现手指(大拇指、食指、无名指以及部分环指)间歇性的夜间感觉异常和感觉障碍,用大白话说就是:半夜手麻或手痛,缓一缓就没事,过一会儿又开始麻(痛)。
后期可能会出现手指无力和大鱼际肌(大拇指下面的那块肌肉)萎缩的情况。
如果你有上面说的这些情况,可以到骨科就诊评估。
这些人群尤其容易“中招”:
1. 爱做手工的人:织毛衣、缝补衣服、做十字绣,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2. 家务活主力军:揉面擀皮、拎重物、擦洗衣服、拧毛巾,手腕不停忙碌。
3. 手机电脑重度用户:长时间刷视频、打游戏,手腕和手指长期保持固定姿势。
4.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甲减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早发现,早治疗
症状刚出现,试试这些方法
如果手麻症状还不严重,可以先试试以下方法,给手腕“放个假”:
1.减少手腕负担:少做拧毛巾、抓握、提重物等动作,家务活先放一放,让自己休息一下。
2.热敷+护腕:晚上用热毛巾敷手腕,促进血液循环;白天佩戴弹性护腕,给手腕提供支撑。
如果休息后手麻还没好,别拖了!
如果症状持续,建议尽快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1.药物治疗: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或局部贴膏药,帮助缓解症状。
2.康复治疗:康复科提供的手法治疗、运动疗法、冲击波治疗、中医针灸等,都能有效改善症状。
3.封闭针治疗:如果疼痛明显,医生可能会建议打封闭针,通过局部注射消炎药快速缓解疼痛。
保守治疗无效?还有最后一招!
如果以上方法都试过了,症状还是没有改善,别担心,还有手术这个“终极武器”:通过切开腕管“隧道”解放受压的神经,手术切口小、瘢痕小,恢复快,技术也非常成熟。
不过,虽然手术可以即刻解除正中神经的压迫,但有少部分患者的手指麻木症状,会在术后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逐步恢复,这主要是神经长期受压、损伤严重所致。
因此,一旦怀疑自己患有腕管综合征,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影响后期恢复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近期对《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腕管综合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两个职业病类别,并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目录中,“腕管综合征”有明确的人群限制,那就是“仅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也就是说,长期使用键盘、鼠标过多而导致的“鼠标手”不在此列。
你的手腕还好吗?
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