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好莱坞科幻大片《铁甲钢拳》在中国上映。电影描绘了一个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巨型机器人替代了人类,成为了拳击场上的主角。这些由人类操控的钢铁拳击手,不仅代表着电影里那个时代的潮流与新宠,更是力量与智慧的绝美展现,激发了无数人的梦想与追求。
电影剧照
谁能想到,14年后的今天,一直以为只能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的科幻场景,竟真的在我们身边实现了。
2025年5月25日晚,真“铁甲钢拳”上演——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办。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
比赛共有四支队伍,各支队伍操控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人形机器人G1展开对抗。
官方数据显示,宇树G1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30cm,体重约35kg;电池续航约2小时,最高移动速度达2米/秒;视觉系统搭载了深度相机,实现180°广角视野;具备快速恢复平衡和自主起身的能力。
比赛中,四台宇树G1分别佩戴红、粉、绿、黑四种颜色的头部护具及拳套。
摄影 韩丹
在真人选手手动、语音及体感遥控下,它们进行了多轮对抗,施展了直拳刺探、左右勾拳、上勾拳、组合拳、前踢、左右侧踢、膝踢、闪避、跌倒起身等复杂动作,总体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平衡性和敏捷性。
摄影 韩丹
最后,由名为“AI 策算师”的机器人夺冠。
摄影 韩丹
在现场观赛的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研究员李高峰表示:“今天(即5月25日)的比赛非常精彩,让我们看到了人形机器人的飞速发展。我个人感觉这次机器人展示出的侧踢、膝踢等动作,流畅度非常高,专业程度堪比拳击手。这样的动作通过传统的手工编程的方式是难以实现的,这说明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充分具备了从人类身上学习的能力。这让我们允许机器人快速地积累技能库,目前机器人技能库的调用还是由人类操纵手柄来完成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未来基于机器人的感知让我们的AI算法自主调用不同技能组合的可能性。这一点我认为要比展示的这些技能更有意义。”
为什么要让机器人参加格斗赛事?
完成这么一场精彩的人形机器人大赛背后,宇树科技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
早在今年4月,宇树科技就发布了标题为《Unitree 铁甲拳王:觉醒!》的视频,宇树科技透露,他们一直在为参加格斗大赛的机器人进行技术研发调试和算法训练。视频中,G1机器人分别击打沙袋、与人类格斗、与另一台G1机器人格斗。
另据央视5月21日播放的画面显示,因为每天高强度训练,一些G1机器人身上留下大量划痕和凹陷。
之所以会选择参加格斗赛事,宇树科技工作人员透露,一方面是通过这次比赛,引起大众对机器人技术的关注。另一方面,想要让这些人形机器人,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很基础的条件。就是机器人的硬件要足够稳定,其平衡能力要足够强,移动能力和动作要足够地流畅、精细。这样才有条件去谈,它未来能否去帮助到我们的生活,“格斗大赛设置了一个极端的考验环境,然后去督促我们,帮助我们去精进这些内容”。
快速迭代的人形机器人
从泰山上的“机器狗”,到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机器人,再到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道上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此前,5月21日,特斯拉发布了机器人“擎天柱”自主完成任务的视频。
视频中“擎天柱”自主倒垃圾、炒菜,用簸箕清扫桌面并使用吸尘器。“擎天柱”还会自己撕纸巾、开橱柜门及拉上窗帘。特斯拉还以“擎天柱”的口吻说:“我不是整天都在跳舞,好吗?”
据悉“擎天柱”是通过人类语言来学习这些新任务的,而不是通过代码或按钮。
另一家热门企业智元机器人同日宣布,将在今年Q2发布一款四足机器人产品。智元机器人灵犀业务部总裁魏强表示,该款产品会面向家庭或是其他C端场景。
2025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元年。
宇树科技王兴兴近日表示,今年公司订单需求非常旺盛,行业整体发展良好,公司也受益于这一趋势,希望在产品交付和质量上做得更好。
王兴兴认为制约人形机器人的更多是硬件问题。他预测未来 2-5 年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是完成端到端智能大模型的研发,“最强的机器人公司一定是最强的人工智能公司。”
多家市场机构也预计,今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相关产品将进一步打开市场。
人形机器人正在大步前进,但要做到蹄疾步稳、十拿九稳,还需继续努力。对于人形机器人扭秧歌时偶有的“失误”、奔跑中出现的跌倒,我们要理解与宽容。的确,宽容“失误”甚至“失败”,正是创新突破所需要的社会环境。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更好地融入现实世界、胜任更多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