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
接连“下狠手”
禁止招收国际生
冻结政府拨款
威胁取消免税地位……
哈佛大学也毫不退让
选择了“硬刚”
1
下狠手
美国政府目的何在?
苏晓晖:我们看到美国国内学府和政府之争正在升温,美国总统接连对哈佛大学施压。表面上打着打击校园“反犹主义”和去多元化的旗号,实质上是对学校的一次服从性测试。
这是2023年1月2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对于美国总统来说,他认为对学校施压,学校是有退让空间的,有可能得手,毕竟此前针对高等院校施压的过程中,哥伦比亚大学已经服软。而正是因为哈佛不断“硬刚”,特朗普试图变换手段来达到目标。在他看来,政府是可能拿捏到学府的软肋,或者是说正是因为学府有一些核心的关切,政府可以就这些核心关切来不断地进行打击和施压。
所以之前我们看到的是,特朗普对联邦拨款已经下手,这首先影响到学校的运营和科研方面的投入。之前还威胁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这意味着捐款会受到影响。现在针对国际学生,当然也涉及到学校的后续发展,包括招生的可行性。
那一招又一招之后,从美国政府、从特朗普本人看来,是有可能压服学校的,学校可能因为后续发展承受更多困难,会向政府进行某种妥协。
美国政府认为,哈佛大学的应对措施有限。比如说针对国际学生“禁招令”,哈佛大学已经提起诉讼;针对资金来源出现问题,哈佛大学试图开源节流。但是美国政府认为,当不断施压的时候,对于学校来说,有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
而另外我们也会看到,在特朗普的意图和他的思路当中,应该说是有恃无恐。攻击它不会影响他个人的支持率,他的基本盘反而会为此而获得支持。
特朗普还试图推进美国国内的保守主义倾向,在对自由派进行打击的时候,会进一步地影响美国社会思潮的变化。这会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施政空间。
所以,针对哈佛大学目前仍然在试图进行应对,特朗普仍然在进行威胁。不仅仅是针对哈佛的教育在说三道四,同样的针对学校后续所做出的动作在不断地提要求,要求提交国际生的名单和相关的信息,试图对学校构成更多的压力。
2
正面刚
双方谁能笑到最后?
苏晓晖:说到哈佛的应对,起诉是一个关键。当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的法官叫停“禁招令”的时候,大家在关注后续的发展。29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听证会将决定目前在地方法院所作出的这样的一种裁决是否会延续,是不是可以暂时叫停特朗普的政策。
5月2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拍摄的哈佛大学校园。新华社发(朱子于摄)
另外我们会看到,联邦地区法院,这是美国联邦法院的基层机构,后续的法律进程是有可能出现不确定性的,结果可能会有利于特朗普。大家都知道现在联邦地区法院,基层之后,有上诉法院,有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当中,保守派占多数。
但是从学校的发展和美国的一些基本政策来说,是不是能够允许特朗普动用自己手中的总统的权力来达到自己的施政的目标,甚至可以不断对学校施压来实现突破的这样一个问题上,目前美国国内仍然有不同的声音。有声音质疑总统的做法已经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在对总统使用手中的权力提出质疑,对特朗普本人的施政风格和手段提出质疑。
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后续的发展,首先对于美国国内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来说,现在可以说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当特朗普被问到“禁招令”是否会扩大的时候,他并没有否认。当然这是进一步对哈佛施压,同样也是对其他的高等院校施压。这就是说当总统使用自己手中权力的时候,当然希望扩大施压的范围。服从性测试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学校,而是希望扩大这种后续的连锁反应。
3
帮倒忙
人才流失伤害美国自身
苏晓晖:我们看到这个时候,很多欧洲国家已经伸出橄榄枝,希望美国高校的一些学生能够转学前往欧洲就读,这意味着人才流动和带来更多创新的动力。
5月2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拍摄的哈佛大学校园。新华社发(朱子于摄)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次特朗普和哈佛“硬刚”,美国总统不断对高校施压产生的后续影响,立竿见影的当然是可能会涉及到国际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以及签证等具体的问题。对于美国自主创新和发展的后续动力,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当这一次的“禁招令”出现,当极端手段不断被使用的时候,对于美国的政治生态、社会撕裂所造成的后续影响,才是大家所关注的后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