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开盒”?中央网信办为何严打“开盒”乱象?

2025-05-28 15:09:57热点要闻4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进一步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同时召开专题部署会议,要求多家重点网站平台,对照通知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零容忍”的态度背后,进一步整治的具体方向...

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进一步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同时召开专题部署会议,要求多家重点网站平台,对照通知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

“零容忍”的态度背后,进一步整治的具体方向和措施有哪些?平台、法律该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

什么是“开盒”?

“开盒”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等,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

被“开盒”人往往会遭遇网民的侮辱谩骂、造谣诋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遭到陌生人的电话、短信轮番“轰炸”。

3家大型网站平台被处罚

释放关键信息

中央网信办通报,近段时间以来,网信部门结合职责,深入开展整治工作,全面清理各类涉“开盒”违法违规信息,从严处置传播相关内容的账号和群组,依法按程序处罚3家大型网站平台,组织重点网站平台定期发布治理公告,公布典型案例,并向公安机关通报违法犯罪线索。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表示,处罚3家大型网站平台,释放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大型网站平台有更强的技术能力、更大的用户规模,它更有法律和社会上的责任,加大监测预警,对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度清理。

“网站平台不论大小,只要涉及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都必须依法合规经营、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支振锋说。

如何打击“开盒”乱象?

中央网信办部署下一步工作,将继续坚持高强度打击和高力度保护并重,着力做好“开盒”问题整治工作。

全力阻断传播渠道

督促网站平台深入清理各类违法发布个人信息,诱导网民跟进泄露隐私,借机进行攻击谩骂、嘲讽贬低的内容,清理教授、买卖或者提供“开盒”方法、教程和服务等信息内容,对于组织煽动“开盒”、提供“开盒”服务等账号、群组,一律予以关闭或者解散。

升级完善保护措施

指导网站平台在前期治理网络暴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完善防护措施,加大“开盒”风险提示力度,设置涉“开盒”举报快速入口,及时核实网民投诉举报,最大限度帮助网民防范和处置“开盒”问题风险。

加大打击惩治力度

结合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深入治理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泄露、盗取、贩卖个人信息,以及利用个人信息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等行为。

支振锋表示,中央网信办部署三方面工作,对个人信息违规泛滥收集和处理起到从源头阻断的作用。如果平台升级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举措,就会及时发现、查处“开盒挂人”、违法公布、违法收集等行为。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网信部门是不够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都要联动起来,加大执法宣传。个人信息泄露是不可逆的,从源头解决增量问题非常重要。”支振锋说。

此外,支振锋介绍,个人信息泄露的最大漏洞是获取个人信息太容易、太泛滥。

“数字时代,我们享用网络服务都需要提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被交出去的频次、场景太多,导致被非法获取的可能性增大。一旦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涉嫌违法的人和组织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甚至诈骗手段获取。”

“开盒”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开盒者”的行为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严重危害公民信息安全。

从个人信息侵害的角度看,我国法律制度规定相关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严重情况下还会有刑事责任,构成犯罪。

在刑事责任方面,《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规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涉及未成年人违法“开盒”,如果未成年人的年龄小,即使不用去承担刑事责任,相应的民事责任也将由监护人来承担。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