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播出记者暗访调查报道,在非法医美速成培训班通过三天培训,“零基础”的学员摇身一变就能成为“医美从业者”。两天来,记者深入多地调查采访,揭开了医美领域乱象的冰山一角。
记者先后参加了福州、广州、深圳等地的培训,上课地点均设在快捷酒店会议室。开课第一天,培训师就开始讲授注射。
两天理论知识培训后,培训师就开始指导学员互相操作针剂注射。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疗行为必须由持证医师在正规医疗机构内操作。然而这些培训师却明目张胆地宣称“无证也可操作”。
学员:美容师证有必要去办吗?
广州医美培训速成班 培训师:没必要我告诉你,干我们这个都没有证。你没有医师资格证,你能说人家做得不好吗?
记者参加的培训班在第三天下午,原定的培训课程突然中止。
课上学员接受培训师注射美容针 当场昏厥
原来,就在当天中午,这些培训师给一名女孩注射美容针剂,导致女孩突然昏厥。情急之下,他们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参与急救的急诊科医生。
福建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林昊:女孩是倒在酒店的卫生间里面,之前是有做了一些操作,包括注射胶原蛋白,还有打肉毒素,我第一反应就是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的情况。
还好这名女孩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谁在操作医美速成班 组织者并无办学资质
那么,这些医美速成班的背后又是谁在操作呢?记者报名时,联系的是自称“九维集团轻美教育”的售课人员,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的营业执照最终的登记地址是哈尔滨市的一家生活超市。
哈尔滨市道里区工农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这个企业属于失联,联系不上,而且现场也没有经营痕迹。
非法医美速成班 全国8城市开班授课
通过三天培训就能让“零基础”的学员摇身一变成为“医美从业者”,然而,就在节目播出的当天,这家非法举办医美速成班的培训机构在全国8座城市仍然在同时开班授课。
6月28日上午,记者依照上课地址,来到广西南宁西乡塘区一家酒店的会议室,大约有20多人,其中还有第二次来参加课程的老学员。
培训师介绍,三天培训中包括理论学习、针剂注射实操以及如何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如何吸引顾客,如何解决顾客投诉等等。在讲解肉毒素时,培训师特地强调了注射肉毒素的风险。
医美速成培训班 培训师:我们正规临床上使用的是A型肉毒素,但如果是小厂家拿不到A型,可能会做其他型号的。比如有一段时间,有用强效杀虫剂代替了肉毒素,所以这个东西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肉毒素没有解药。
上课间隙,现场工作人员开始收集大家的身份证号码、证件照,表示要为大家办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同一天,在江苏苏州,医美速成培训班是在吴中区太和会议中心三楼的一间会议室。
零基础培训班讲课的内容集中在如何注射肉毒素、玻尿酸、溶脂针等等针剂类项目。关于肉毒素的使用,苏州的培训师也同样做了强调和解释。
医美速成培训班 培训师:我们有好多同学说,老师,我搞到一支保妥适肉毒素,你帮我看看真假。我说我都不用看,你就当真的用就行。
湖南长沙的速成班被安排在距离长沙南高铁站不到3公里的一家酒店中,方便外地学员来上课。
现场的培训师正在介绍“零基础的医学小白”经过他们的短期培训就能很快上岗,并且收入不菲。
第一天上课,培训师就教授大家如何打针。
医美速成培训班 培训师:像打除皱、瘦脸、瘦肩、瘦腿,我们就这样地去拿针,回家立马捡起注射器就能干的。
在培训现场,培训师还表示可以给大家出具由“中国医美科学管理培训中心”颁发的职业技能认定证书。
医美速成培训班 培训师:说实话,这个证书只能证明你系统地学过,你想正规从医是不现实的,我说你这个证书合规合法,我那是骗子,咱实话实说。
而当记者询问这本证书的法律效力时,培训人员声称,只要不出事故,就不会有人查证。
湖南:对医美培训速成班展开联合执法调查
在新闻频道播出了有关“零基础医美速成培训班”的相关报道后,全国多地多个部门立即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处医疗美容乱象。
6月29日,湖南长沙卫生健康、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当执法人员到达涉事地点时,医美培训速成班正在授课,现场共有5名培训人员以及9名学员。其中一位培训师自称毕业于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是皮肤科的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执法人员经过调查发现,这位声称自己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并没有任何从业资格证,仅为初中学历。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5名培训人员中,有1名人员具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但执业地点为北京某医疗美容门诊部。经初步认定,培训人员涉嫌未按照执业地点超执业范围执业。
长沙市卫健部门执法人员刘梦冉:根据我们今天(29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名医生的职业地点为外省,不是本省的,但是她昨天在这个培训室内给其中一名学员进行了脸部医美注射,这个行为涉嫌医生在非执业地点执业的违法行为。对她这个违法行为,我们会依据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查处。
无从医资质 违规违法开展注射美容针行为
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家举办医美培训的机构并不是医疗美容机构,该机构原本计划于2025年6月28日至30日在湖南印象酒店九楼会议室,组织12位学员开展医疗美容培训活动。
经现场调查核实,6月28日晚上,这些没有从医资质的培训人员涉嫌在培训期间为学员违规违法开展注射美容针剂等医疗行为。
执法人员在培训人员所住的酒店房间,发现四箱从武汉、沈阳等地快递过来的医美产品,包含:写着中文和韩文的玻尿酸、冻干粉、美白针剂、瘦脸针、溶脂针、胶原蛋白溶液等产品数百盒。按照规定,这些医美产品在面临执法人员检查时需提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票据以及供货商的合法资质,但现场人员均无法提供。
在快递箱旁边,有两只垃圾袋装满了已经使用过的医美产品、针头、沾血的纱布、橡胶皮手套等;而在其中一名培训人员的行李箱里,执法人员还发现了手术刀片、注射器、缝合用品、临床麻醉药品等各类手术用品,以及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管制类医疗注射针剂,现场触目惊心。
长沙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 王颖:今天(29日)我们上午接到了上级通知后,立马对这个涉事的酒店,包括组织方,还有这个会场的场地进行了现场突击检查。在他们的房间里面有发现四件涉及医美用品,还有医疗器械,部分少量的药品。无法提供合法来源、无法提供组织方合法的资质,我们暂时对涉事物资进行了封存。
培训人员骗取学员信任 直接进行医美注射
没有行医资质的培训人员用多种话术骗取学员信任,直接在现场给一名学员进行脸部医美注射。该学员对产品本身是否安全、应注射多少剂量竟毫不知情,直到执法人员告知后才恍然大悟。
记者发现,这家机构有非常严密的上下游组织,在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查处的第一时间,相关培训人员就立即删除了手机上的微信应用以及授课照片等等能透露关键信息的内容,并采取短信的形式向上游通风报信。
6月29日,卫健部门已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开展调查,并协调处置现场12位学员退费共计181228元;市场监管局对药品器械进行了封存,并对药品器械的来源进行核查,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江苏苏州:多部门联合查处医美培训速成班
6月29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市场监管和卫健等部门的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吴中区太和会议中心的三层会议室,执法人员到达时,医美培训速成班正在授课。
记者注意到,每个学员桌上都有一本写着“静鸿美业”的教学材料,上面详细记载着除皱、溶脂针、提升针、填充等医美内容,不仅有肉毒素的原理功效、成分配比,还有注射器和针头的型号规格,甚至包括进针角度等操作细节,很多学员在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
苏州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二大队大队长芦彪:29日,我局根据线索,联合卫健委、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外地一家医疗美容机构违规开设的培训班进行了联合查处,现场控制涉案人员10人,其中3人为培训讲师,7人为学员。现场同时查获了培训使用的PPT等内容。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医疗美容培训属于医疗技术培训,一般应当由专业院校、医疗机构组织对医学生、医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严禁培训禁止类医疗技术或者无对应医疗美容科目的所谓医疗美容新项目、新技术;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
记者:你有医疗美容培训的相关资格证吗?
授课老师:有,有证。
然而,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苏州市疾控中心社区卫生监督科科长 万萍:经查,现场三位授课老师分别是汪某某、马某某,还有安某,这三名人员没有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等相关的医务人员的职业资格,那么他们是不能从事除皱、玻尿酸填充等注射行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一步调查,如果查到明确的诊疗行为,那么一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记者在翻阅这些教学资料时发现,在除皱、溶脂、瘦脸瘦肩等医美项目中,明确列出可能发生的多种并发症甚至重症,甚至出现皮肤溃烂,没有办法解决。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些参与培训的学员几乎都是医美零基础人员。
万萍:目前对学员的调查情况是他们都来自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医学背景。
经执法人员调查,这些学员参加培训的学费在3580元到4980元之间,报名时,每位学员都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200元定金,记者注意到,收款商户全称为“沈阳市沈河区玖维健康管理中心(个体工商户)”。
芦彪:经初步调查,涉案人员招募医美零基础的“小白”,违规培训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等医疗美容技术,培训三四天后即发放技能证书,相关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管局度假区分局稽查科科长 朱先鹤:我们从对相关学员的调查初步了解到,学员从抖音、小红书等各大网络平台的一些引流账号,来到了我们这边参加这个培训,但是调查结果发现,相关账号在相应的节目播出之后已经注销,无法查询。第二个就是现场的肉毒素,我们没有发现。下一步,根据今天的一些调查情况,对肉毒素产品的溯源工作,再做一些进一步的调查。
广西南宁:查处医美培训速成班
同样在6月29日,在接到相关举报线索后,广西市场监管、卫健、药监等部门及辖区民警迅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赶到了南宁市西乡塘区举办医美速成培训的酒店会议室现场。
当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广西南宁的医美培训现场有3名培训人员以及2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执法人员还在一名培训师的房间中发现了一些注射器等器械和药品,其中有一部分医疗器械和药品有使用痕迹。目前,广西相关部门正在开展进一步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李振华:我们在现场进行了初步检查,还有对学员进行了询问,进一步掌握更全的情况。整个行动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目前市场监管部门还有自治区卫健委、自治区药监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
追踪肉毒素网购来源 牵出医美大案
在这些所谓的医美培训班里,工作人员用来演示注射的药物被称为肉毒素制剂,这是一种医美项目常用的药品,但是肉毒素却是被国家列入毒性药品来严管,那么这些没有正规资质的诊所里的肉毒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来看甘肃警方破获的一起非法售卖医美药品大案。
甘肃警方在工作中发现,当地一名居民赵某某在网上购买某境外品牌注射用A型肉毒素。
兰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食药大队民警 王源:赵某某具有医美机构工作经历,他在无相关批准证明文件且明知肉毒素是毒性药品的情况下,仍购买低价肉毒素,向客户注射、销售,涉嫌妨害药品管理罪。
医美从业人员非法网购境外肉毒素
警方在当地一栋居民楼内将钱某某抓获,现场查获某境外品牌肉毒素5支。随后,警方顺藤摸瓜,抓获了杨某、杨某某等4人,捣毁了家庭式黑诊所2个,查获各类品牌肉毒素及玻尿酸、溶脂等三类医疗器械4000余件,涉案价值200余万元。
警方进一步扩线深挖,发现兰州的龚某和刘某某夫妻二人长期勾连境内外销售人员,购买大量各类注射用A型肉毒素,并加价销售到全国各地。
警方发现,龚某夫妻二人在邮寄快递时十分谨慎,从不使用上门服务,他们将涉案肉毒素销售给了兰州的30人。
兰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食药大队大队长 谢鹏东:这30名人员都是美容美甲、医美行业的从业人员,通过低价购买来源不明的注射用A类肉毒杆菌进行牟利。
随后,警方将涉案的30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捣毁了涉案仓库1处,查获各类品牌注射用A型肉毒素及其他三类医疗器械10000余件。
利益驱动 商家误导消费者催生行业乱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正规的医美项目不仅无法使人变美,反而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伤痛。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门诊部,记者看到,不少前来就诊的患者是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注射类医美项目后出现了严重问题,专门到这里寻求修复的。屠女士告诉记者,五年前她被朋友带到一家私人美容院,做了额头、太阳穴、苹果肌和下巴的注射填充,噩梦从此开始了。
修复患者 屠女士:被一个朋友忽悠过去的,她本身是文眉毛的,然后就那样在手术台上学。她还给我填别的,我都不知道填的啥,到后面脸就已经变形了,疯长那种,下巴也是,跟石头一样硬。
医生介绍,像屠女士类似经历的患者还有很多,她们认为注射类医美就是打打针而已,跟美容护肤差不多,所以忽略了医生和诊疗场所的资质,也不检查注射药品的批号。注射的时候可能只需要几千块钱,可是修复的过程却相当漫长,有的患者甚至花费百万元也难以恢复到整容前的容貌。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郭鑫:一旦把产品注射到血管里,比如玻尿酸注射到血管里,轻者造成局部皮肤坏死,重者比如说产品流到眼球后的动脉造成失明,流到肺或者脑里,形成肺栓塞、脑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医美乱象如何加强监管?专家解读
医美乱象,让美容变毁容事件不时发生。对于医美行业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该如何加强监管?消费者一旦遭遇医美纠纷又该如何维权?一起来听专家解读。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医美本身属于医疗项目,它会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经营的主体,包括对从业人员都有严格的职业准入要求。这种违规培训完全没有达到正常从事服务的标准,发个假证就让他去上岗,那他可能就会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孙颖: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创伤性和侵入性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专业场所进行。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定,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收其违法所得、处以其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或者根据情况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且将处罚计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不具备资质开展医美项目 可能触犯刑法
专家介绍,不具备相关资质却开展医美项目致人伤残的,除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非法行医罪等。专家认为,违规培训、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等医美乱象,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合执法机制。同时,社会监督也很关键,比如酒店等场地提供者以及消费者发现非法医美活动,可以及时举报。进行医美消费时,消费者应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机构,一旦遭遇纠纷,可按法定程序维权。
陈音江:第一时间你就要收集好相关的证据,比如你跟他签订的医美协议,有没有一些保证的承诺,如果造成这种伤害的,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诊断伤情,出具相应的诊断证明。如果确实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医美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去投诉,也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去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