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晨起时“眼屎”会变多?和身体健康是否有联系?不同颜色的“眼屎”有什么疾病预警?
“眼屎”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晨起时“眼屎”多?
“眼屎”就是眼表的分泌物,它主要由泪腺分泌的泪液、睑板腺分泌的脂质、结膜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及脱落的眼表上皮细胞等组成。
正常情况下,眼表会有少量的透明或白色分泌物,眨眼瞬目的动作会将眼表的分泌物挤压到眼角而排出。但当夜间睡眠时,没有了眨眼动作,眼表产生的分泌物不容易排出眼外,于是就在眼角堆积了,这也是早晨起床容易发现眼角处有少许干结分泌物的原因。
如果这些“眼屎”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或黏性团状,量也不多,通常就是眼睛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物,由泪液蒸发后的蛋白质、脱落细胞等混合而成,并无疾病风险,也无需担心。
这些少量的分泌物也不需要额外清理,通常在洗脸时冲洗一下就掉了。但如果“眼屎”突然大量增加,并且颜色出现异常,就需要警惕了。
眼屎增多并伴随4种变化
可能是眼睛生病了
环境干燥、过度用眼等都可能造成“眼屎”增多,多属于生理性原因,不用担心和焦虑。但一些眼科疾病导致的“眼屎”增多和形状改变,就要引起重视了:眼睛可能生病了。
结膜炎
结膜为连接眼睑与眼球间的透明薄层黏膜,分为睑结膜(上下眼皮里面的一层结膜)、球结膜(白眼球表面的一层结膜)和穹窿结膜(介于睑结膜和球结膜之间)。
结膜炎是最常见的导致眼屎多的眼表疾病,结膜炎有感染性结膜炎和非感染性结膜炎,不同结膜炎产生的分泌物有所差别,可以根据分泌物的颜色、性状来大体判断结膜炎的类型。
感染性结膜炎通常是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
患者通常在早晨被大量“眼屎”粘住而睁眼困难,很多人描述需要用手掰开眼睑才能正常睁眼。细菌性结膜炎的脓性分泌物一般一整天都持续存在,不断产生,擦拭后数分钟内又再次出现,多呈黄色或绿色黏稠状,白天因为角膜上分泌物的附着会暂时影响视力。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感染引起。
病毒性结膜炎
通常由腺病毒感染引起,涉及多种血清型。病毒性结膜炎传染性强,通过与患者及其分泌物或受污染的物体和表面直接接触传播。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一般呈水样或黏液浆液性。
除了感染性结膜炎,部分非感染性结膜炎也会产生异常分泌物,最常见的就是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一般会有白色黏液样、丝状分泌物,大多数患者描述分泌物会“拉丝”。
泪囊炎
泪囊是泪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位于鼻根部和内眼角之间的部位。泪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泪囊周围疼痛、发红和肿胀症状,压迫泪囊区时,可有黄色黏液性分泌物自泪小点处溢出。
出现以下4种变化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你的眼睛生病了:
“眼屎”增多偏黄色,且白眼球红血丝明显增多。
“眼屎”增多,并出现持续不能缓解的视力下降。
“眼屎”增多,同时伴有反复眼痒、眼痛、异物感等不适症状。
“眼屎”增多,且有内眼角部位红肿、疼痛感。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让眼科医生判断炎症类型,并进行药物治疗,切勿自行随意盲目用药。不少人出现“眼屎”多后,习惯到药店买眼药水点一点,觉得方便快捷,但是一些药店的销售人员并没有专业的眼科知识,不具备诊断疾病的资质,在没有诊断明确的时候乱用眼药水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得不偿失。
如何预防“眼屎”增多?
“眼屎”多时,怎么居家护理?
预防“眼屎”增多,最关键的措施是注意手卫生和避免过度用眼: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使用不干净的手揉搓眼睛。手在接触眼睛前后,均应及时洗手。
避免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以及用眼过度。
减少佩戴隐形眼镜、美瞳的时间,摘戴过程中严格注意手卫生,做好隐形眼镜护理清洁工作。
如果已经出现了“眼屎”很多的情况,日常可以这样护理:
白天若发现眼角有较多分泌物,一定不要用手去抠、抓、捏。建议使用无菌棉棒或者纸巾,在内眼角分泌物处轻轻转一转即可解决。
早晨起床在眼角、睫毛根部有比较多的干结分泌物,但能正常睁眼,这种情况正常洗脸便可将分泌物清洗掉,应使用流动自来水洗脸,避免使用脸盆等。
早晨起床“眼屎”将眼睛糊住无法睁开眼睛,此种情况不要恐慌。如果身边有家人,可以让家人使用无菌棉棒蘸取干净的饮用水或者抗生素类的滴眼液,轻轻擦拭眼睑、睫毛等“眼屎”多的部位,待分泌物软化后慢慢将“眼屎”擦除即可正常睁开眼睛。
如果没有家人帮助,可以用流动的自来水将眼睛弄湿,待分泌物软化后,睁开眼睛正常洗脸即可。用过的棉签或纸巾要及时丢弃,不要乱放,避免交叉感染。
“眼屎”增多期间,“眼屎”极容易沾染在毛巾、枕巾、床单、被罩等织物上,这些寝具要勤清洗、勤更换。有条件可以选择洗衣机高温洗涤程序,或者清洗过程中使用正规合格的织物消毒剂。另外,家庭成员不要共用毛巾、脸盆。
“眼屎增多”期间,严禁佩戴隐形眼镜和美瞳。
“眼屎增多”期间,减少不必要的电子产品使用,减少用眼,多休息,按时遵医嘱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