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雨
中央气象台7月2日06时
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7月2日08时至3日08时,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北京大部、天津、山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云南西南部、广西南部沿海、海南岛西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北东北部、天津中东部、四川盆地西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6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京津冀一带成为降雨核心区
主降雨区域迅速切换
和副热带高压关系密不可分
暴雨、梅雨季、“桑拿天”
都要听它的
近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雨带北抬至华北黄淮一带。副热带高压是如何影响天气的呢?它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雨,风力也很小,会有更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就像给地面盖上了一个大蒸笼,带来持续的高温。
而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和西北侧,则是强降雨的集中地。暖湿气流会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向北走,形成一条水汽“传送带”。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和西北侧也成了暖湿气流和南下冷空气“交战”的主场,激发出一场又一场的强降雨。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稳定维持,配合高空槽影响,其北侧的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其西北侧的四川盆地到甘肃南部一带,将是未来10天我国最主要的两片降水区域。不管是“梅雨天气”还是从黄淮到华南的高温湿热“桑拿天”,都和副热带高压继续西伸北抬有关。
警惕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危险
↓↓↓
“网红打卡点”突变“险境”
汛期隐患要当心
浙江宁波溪口镇有一条约二十公里的峡谷溪涧,成为不少网友追捧的“夏日亲子玩水胜地”,前不久,这里突然变成了“山洪暴发的危险之地”。
△网友分享的画面和几个小时后同一地点的画面。
6月1日早晨,峡谷溪涧水位上涨,两名露营的年轻人被困河对岸。救援人员在现场看到,当时水流湍急,还在不断上涨。
一名经验丰富的水域救援人员沿着绳索从激流上方越过,横渡抵达对岸,协助两人穿戴好救生装备,保护他们渡河。近三小时后,两人被安全救回岸边。
图源:奉化天气
实际上,当地降雨前曾两次发布预警,提示注意“连续降雨带来的小流域山洪或地质灾害”。但由于信号不佳,被困人员并未收到。
60公斤的消防员仅53秒
就被水流冲倒
如果山洪水流倾泻而下,人员的逃生时间能有多少?水的力量有多大?江苏消防人员利用水域训练造浪装置进行了试验。
消防人员介绍,暴雨引发的一般山洪水流速度大概为每秒3米到8米。为测试人们面对突然的水流冲击能站立多久,试验选了三名不同体格的男性消防人员进行试验,他们的身高体重分别为1.7米、60kg,1.8米、70kg,1.8米、75kg。试验中,三位消防员站在水道中,打开水流,通过控制水压,慢慢加大水流的速度,水流最高流速达10米/秒左右。
在水流冲击下,体重60公斤的消防员最先失去平衡,身体开始左右摇晃,仅仅53秒,就摔倒在水池中。
随着水流持续加大,体重70公斤的消防员也出现了重心不稳,1分钟时,被冲倒在水池中。
体重75公斤的试验人员,坚持站立的时间最久,随着水流加大,他为了保持平衡,通过弯腰将自身的重心前移,但也仅坚持了1分10秒,就失去平衡。
此后,多组人员进行重复试验,在水流冲击下,都在1分钟左右被冲倒。在急流中,消防员尝试逃离,仅艰难走出几步,就已经无法从湍急的水流中站起身。
户外溯溪涉险情
如何逃离?
网上有很多“野外玩水打卡点”的帖子,游客对当地环境不了解,很难准确认识。一旦陷入危险情况,该怎么办?
山涧河床岩石湿滑,滑倒跌落事故时有发生。而由于溯溪地点往往偏远,一些山区没有信号,救援难度大,所以出行前一定要做足准备。
江苏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邵天纵表示:出行前务必密切关注天气和水流变化,严格遵守溯溪区域的安全提示;尽量组队结伴出行。
浙江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余盈表示:游客在水边玩耍,对上游山洪的下降往往是听不清、看不见的。提醒大家汛期不要在河道边或者是干涸的河床上搭建营地,应该尽量选择地势高、地面平坦坚固、背风的地方扎营。
山洪来袭时,水中裹挟的泥沙、树枝、石头等也会影响逃生。消防人员提示,看到水流变化要及时向两侧撤离,不要顾着收东西耽误时间。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多发期
不要在河道旁、干涸的河床上、
山谷、低洼易涝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逗留
如遇险情
保持冷静
及时拨打119报警求助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