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期河南暴雨高温轮番登场?

2025-07-02 08:02:45热点要闻2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受副热带高压边缘与低槽东移共同影响,全省刚经历一轮强降雨,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站点日降水量超200毫米。7月1日当天,省自然资源厅、省气象局一天联合发布两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接下来高温将强势来袭,39℃热浪即将席卷全省。但降雨...

受副热带高压边缘与低槽东移共同影响,全省刚经历一轮强降雨,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站点日降水量超200毫米。7月1日当天,省自然资源厅、省气象局一天联合发布两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

接下来高温将强势来袭,39℃热浪即将席卷全省。但降雨并未彻底退场,未来几天雷阵雨将频繁出现。为何近期河南暴雨高温轮番登场?

近期为何暴雨高温天气轮番登场?

副高与低槽“双重影响”

暴雨突袭河南

这轮暴雨的“幕后推手”,是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低槽系统。

7月1日,省气象台专家介绍,目前,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地带,就像一台强力的“抽水汽机”,低空偏南气流持续将海洋暖湿空气源源不断输送进来。与此同时,低槽系统自西向东移动,如同一只无形大手,把暖湿空气迅速往上抬。暖湿空气遇冷凝结,瞬间化作暴雨倾泻而下。

省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从6月30日下午到7月1日上午8时,我省北中部、西部遭遇强降雨。鹤壁、新乡、三门峡等地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降雨量位列前三的气象监测站点分别为嵩县白云山四227毫米、西峡县老界岭225毫米、西峡县太平190毫米。多地道路积水严重,交通出行受阻。7月1日下午,我省西南部、北部局部地区仍持续降雨。

副高“发威”

39℃高温即将来袭

进入7月,副高明显西伸北抬,牢牢“掌控”河南天气。副高控制区域盛行下沉气流,热量散不出去,再加上水汽充足,闷热感直接拉满。

预计7月3日至6日,全省大部最高气温将直冲35℃至37℃,部分县市甚至飙升到37℃至39℃。提醒大家外出做好防晒措施,多喝绿豆汤等解暑饮品,谨防中暑和热射病。

未来一周天气多变

做好应对准备

降雨并未彻底退场。2日,北部、西部以多云为主,间或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

3日到4日,西部、西北部分散性阵雨、雷阵雨频繁,其他县市则以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

5日,西部依旧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

6日,淮河以北地区被分散性阵雨、雷阵雨笼罩,淮河以南县市为晴天间多云天气。

值得注意的是,3日至6日,全省大部地区高温闷热,居民要注意防暑降温。

7日,全省转为阴天,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将给炎热的天气降降温。

全省交通系统594支应急队伍严阵以待

连日来,河南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省交通运输厅全面落实预警“叫应”、监测调度、风险排查等防御措施。

针对本轮强降雨,省交通运输厅强化与气象部门会商,每日3次滚动研判天气影响,发布交通预警信息4.2万余条,提醒驾驶员安全行车;依托三级预警“叫应”机制,信息直接推送至公路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班组负责人、包保责任人、路长(桥长、隧长、坡长)等9类重点防汛责任人及865个施工驻点“吹哨人”,确保预警响应迅速、处置及时。

雨情、水情监测快,预警趋势判得准,才能为防汛赢得主动权。我省强化桥梁、隧道、高边坡健康监测系统运用,持续做好强降雨期间重大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同时,通过全省公路智慧系统、高速公路“融合通信”系统,重点加强对沪陕高速、二广高速等受暴雨影响路段的动态监控,确保风险路段早发现、早管控。

此外,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对豫西、豫北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高风险路段实行三级包保责任制,1120余名包保责任人、5800余名联络人一线驻守,根据雨情采取限行、封闭、限速、限车型、安全提示等分级管控措施。

截至目前,全省交通系统已组建594支应急队伍、2.7万余人待命,储备客货运车辆3459辆、船舶361艘、大型救援装备3563台,依托在建工程项目组建224支、7153人的应急救援预备队,平顶山、南阳等受暴雨影响地区配强配足应急力量,一旦突发险情,确保能够拉得出、救得下、抢得通。

暴雨来袭 地质灾害需警惕

每年汛期,极端性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我省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44.3%,易引发地质灾害。省自然资源厅汛前发布的2025年河南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公告显示,今年全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332处,威胁人口13.15万人,威胁财产60.38亿元。

“总体研判,今年地质灾害发生强度维持在常年水平并有增高趋势,汛期是地质灾害易发高发期,防范的重点区域为豫西三门峡、洛阳、郑州黄土地区,豫北安阳、新乡、焦作、济源太行山区,豫南南阳、信阳桐柏山—大别山区。”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治胜说。

近几年,从相关数据分析中不难发现,我省的地质灾害约有30%发生在夜间。对此,我省将加强自动化监测设备调试和运用,加密数据跟踪分析,充分发挥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快速预警的功能。同时构建更加精准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在现有24小时预警基础上,开展3小时短临预警预报。

此外,一旦出现险情,我省将因地制宜通过电视、网络、短信、短视频等形式,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尤其加强夜间临灾叫应,通过广播、吹哨、敲锣等形式,确保迅速“喊醒”受威胁群众,为落实防范措施、紧急临灾避险争取更多时间。

地质灾害,重在防治。我省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去年共实施增发国债项目61个、中央财政项目21个、省财政项目7个,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242个。同“十三五”期间年平均数值相比,2024年我省地质灾害数降低26.5%,直接经济损失降低87%。

汛期安全出行指南

(来源:河南气象、河南日报)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