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暑期,不少家长选择带娃出游,如何保证孩子的出行安全是家长们的“必修课”
多名儿童被卡候车室座椅缝隙 紧急救助
近期,铁路公安民警就在工作中救助了多名在旅途中被卡住的儿童,一起来看看。
近日,旅客王先生一家来到北京西站候车时,女儿趴在椅背上玩耍,左腿不慎被卡在座椅缝隙中无法动弹。无奈之下王先生找到执勤民警求助。
民警经过查看,果断找来工具展开救助,一边对座椅缝隙进行拓宽,一边引导女孩拔出被卡住的左腿。最终女孩被顺利救出,经检查身体并无大碍。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河北沧州。前不久,王女士的女儿在沧州西站候车时,也是趴在候车座椅上玩耍,右腿被座椅缝隙卡住。客运员和执勤民警发现情况后,立即上前救助。
民警通过在被卡位置涂抹洗手液润滑的方式,最终将女孩从座椅缝隙中解救出来。经检查,女孩并没有受伤。
男孩乘坐直梯 手臂被卷进电梯门缝隙
还有孩子被电梯门卡住了手臂。前段时间,一名男孩在香港西九龙站乘坐直梯时,由于手臂紧贴着电梯门,在开门的瞬间,手臂被卷进电梯门的缝隙中。听到呼救声,执勤的警察立即上前,查看了现场情况后,决定利用警棍撬开缝隙展开营救。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电梯门缝隙最终被撬松动,男孩也得以安全解救。
出行中这些区域要多加注意
暑假期间,火车站客流密集,儿童的安全防护需格外注意。那么在出行中到底有哪些危险区域值得注意,又该怎么防护呢?来看铁路民警的提示。
在一些火车站候车室内,两个相连的座位中间、扶手下方的位置,有一个宽约5厘米的缝隙,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小朋友却需要多加注意。
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西站派出所民警 霍辰飞:暑期是带娃旅游的高峰期,家长们带着孩子出行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候车室有很多座椅,孩子们身形又小,同时比较活泼,他们经常会趴在椅子上或者蹦蹦跳跳的,这些椅子的缝隙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到。如果真的是遇到了腿或者胳膊卡在缝隙里的情况,家长一定不要惊慌,第一时间寻求民警或消防救援人员的帮助,不要生拉硬拽,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民警介绍,还有几个对儿童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区域,出行时要多加注意。例如进出站的扶梯,一些孩子喜欢在夏天穿洞洞鞋出门,这种鞋子如果在坐扶梯的时候碰触到电梯边缘位置,很容易被卷进去。
长春铁路公安处长春站派出所民警 孙梓峻:现在我手里拿的是一款市面上常见款式的洞洞鞋。现在将它与电梯边缘发生接触,可以发现,电梯的金属边缘与洞洞鞋宽大的鞋面会产生非常强大的摩擦力,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容易造成十分危险的后果。
站台间隙也需要家长们注意。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宽约15厘米,孩子在上下车时不注意,或者在站台上奔跑跳跃,就容易不小心掉到缝隙里面去。
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丰台站派出所民警 王越鹏:小朋友来到站台之后,看到停靠的火车,往往会比较兴奋,这时他们会触摸火车车厢,对站台边缘的缝隙没有危险认知。此时家长们就不要拿着自己的行李或拨打电话,要时刻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发生意外。
此外,还有车站内刚拖完的地面,儿童奔跑时也要小心防滑,避免摔伤。候车室的热水炉、出口的旋转门等,家长们也要提示孩子尽量远离,避免危险。
除了车站,在火车上家长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时刻提醒孩子远离危险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长春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 刘光宇:首先,家长们要避免孩子单独存放或拿取行李架上的物品,因为儿童身高有限,踮脚取物的过程中可能会站立不稳摔倒,或者拿不稳物品从而砸伤自己。还有不要让孩子单独使用列车上的茶水炉,炉内都是开水,一旦操作不当,会造成意外烫伤。再就是车厢内空间狭小,要提醒孩子不能随意奔跑,以免被其他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绊倒或发生其他意外。
在列车上,家长们还要教育并看管好孩子,不要随意碰触或者使用列车上的应急设施设备,例如破窗锤、灭火器、紧急制动装置等,以免对列车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女童在车站与家人走散 民警帮忙寻回
除了防范意外发生的危险,家长们还要注意孩子的动向,避免走失走散。
近日,北京南站派出所执勤民警接到旅客求助,称有一个小女孩找不到家长了。
民警将小女孩带回警务室后,详细询问了其与家长走散的经过。原来,小女孩本是跟父亲一同在候车座椅处休息,后来独自跑到检票口一侧的垃圾桶扔垃圾,返回时就迷了路。热心旅客发现后,就带着小女孩找到民警求助。民警了解到了小女孩母亲的刘女士的信息,便通过候车大厅广播寻找。随后,听到广播的刘女士来到了警务室。
民警将小女孩交还给了刘女士,并叮嘱其一定要细心看管好孩子。还有的是因为家长过于大意,导致与孩子走散。
前几天,北京西站派出所民警接到旅客吴先生的报警称,自己的女儿走丢了。
民警经过了解得知,原来吴先生与女儿一同在候车室内玩耍,中途吴先生起身离开候车室去给手机充电,留女儿自己在原地玩耍。几分钟后,见不到父亲的小女孩,就跑出候车室寻找父亲,被热心旅客发现,并带着小女孩找到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广播。
而此时,正带着吴先生寻找女儿的民警,恰好听到了车站寻人广播。
民警和吴先生迅速跑到第五候车室门口,顺利找到了走丢的小女孩。随后,民警对吴先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叮嘱其时刻关注孩子动向,切勿大意再生意外。
不让孩子单独行动 不让孩子脱离视线
在人多拥挤的火车站,每天都会有粗心的家长和孩子走散。那么导致儿童走失走散的原因有哪些,在出行中又有哪些位置需要家长额外注意呢?
暑运期间,火车站内人员密集、流动性强,儿童很容易被其他旅客或大件的行李物品遮挡视线,与家长失去联系。此外,儿童对陌生环境的辨识度低,再加上车站内候车区域或不同的候车室陈设都比较相似,就很容易迷路。民警也根据在工作中接到的求助案例,总结出几个车站内儿童容易走失走散的位置,家长们外出时要格外注意。
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丰台站派出所民警 范晋:首先是商店和卫生间。每天都会有家长让孩子独自去商店购物或者去卫生间后,返回的时候迷了路,找不到在候车座椅上等待的家长。在候车和检票时,有的家长放任孩子在候车大厅内独自玩耍,或者检票时没有牵住自己孩子,由于人多拥挤孩子视线受限,时间一长就找不到家长了。到达目的地或者换乘时,一般需要经过较长的地下通道、楼梯或电梯,环境陌生并且出站人流密集,孩子可能因为跟不上家长脚步而掉队;而且,如果此时家长专注于检票、看导航或者是手机打车,很容易忽略孩子是否跟上。
儿童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家长如果在出行中因整理行李、检票、接打电话等暂时分心,孩子就可能在家长未留意时突然跑动、追逐,瞬间脱离看护范围,家长们要时刻留意。
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丰台站派出所民警 范晋:在出行前,家长就要给孩子做好出行安全教育,让孩子牢记家长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熟背家长的电话号码,在孩子的衣服口袋内放置写有家长联系方式的卡片,以防紧急时刻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在出行时,家长们还可以给孩子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佩戴防走失手环等;到达陌生环境后,要与孩子约定一个地标位置为集合点,以防走散后能够在指定地点会合。同时要告知孩子,一旦走失,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找身边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或者民警求助。
民警提示,乘车出行期间,家长与孩子走散的主要原因就是“环境不熟悉和看护不到位”,家长需要以“主动预防”为主,通过提前约定、全程紧盯、借助工具等方式,最大程度降低走失走散风险,切实做好孩子出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