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而说起健康睡眠,大家都知道熬夜的危害,但你肯定不知道,其实有时候比起熬夜,早起的危害可能更大!
“早起毁一天”?
生物钟的差异对早起的影响
科学研究显示,人类的生物钟大致可分为“早起型”和“晚起型”。
对于“晚起型”的人来说,早晨的头脑通常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此时如果强迫自己早起,不仅会感到极度不适,还可能因为睡眠不足而影响一整天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
因此,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早起”并非最佳选择。
生活巨大压力对早起的影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常常为了应对工作、社交等活动而牺牲睡眠时间。长期的不规律睡眠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抑郁症、心脏病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就被迫早起,身体和心理的负担会明显增加,进而产生“早起毁一天”的感觉。
个人生活习惯的差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即使晚上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仍会坚持早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然而,如果早起后没有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充分的能量支持,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提高效率,反而可能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身体不适。
不应早于日出后一小时起床
日出前环境较暗,人体产生的褪黑素较多。褪黑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在黑暗环境中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如果过早起床,尤其是在冬季日出时间较晚的情况下,可能会打乱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节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早晨是阳气上升的时段,在中医理论中,早晨起床活动可以顺应阳气的升发,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充盈和身体的健康。
然而,如果过早起床,可能会耗伤体内的阳气,长期如此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再者,过早起床还可能会打断深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是睡眠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对于大脑和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
如果深度睡眠被打断,不仅会导致疲劳感加重,还可能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
“早起毁一天”这一说法并非绝对,而是需要因人而异。同样,最佳的起床时间也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记住,真正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早起没睡饱比熬夜更危险
一直以来,早起都是为人推崇的。民间也有许多名言,比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日之计在于晨」等。尤其是老年人喜欢早起,不到5点就起床。
但实际上,早起和过早起床是不同的概念。正常的早起,对身体当然是有益的。睡不够却起得早,危害不亚于熬夜,简直是早起毁一天!
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同样只睡4小时,晚上11点睡凌晨3点起床的早起党,比凌晨3点睡早上7点起床的熬夜党,第二天的认知和情绪状况更糟糕。
研究显示,睡眠不足时,大脑更有可能以消极的方式解读他人的表情。
简单说就是:看谁都不爽。
明明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中性表情面孔,没有足够睡眠的人,大多会把它解读成有威胁。
面对同样的照片,让一夜没睡和睡够8小时的两组人,分别评价其吸引力、可信任度。
结果显示,没睡的人给出的评分,明显低于睡够的人。
也就是说,晚睡早起导致睡眠不足时,会感觉其他人更有威胁性,更不值得信任,更容易对别人带有敌意。
有这两个睡眠习惯的人,
心血管多半容易变硬、堵塞!
2023年2月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规律,特别是睡眠时间不规律,可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规律,包括“睡眠时间不规律”和“入睡时间不规律”,与参与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指标异常风险升高有关。
睡眠不规律,可能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而几乎所有主要的心血管功能,包括心率、血压、血管张力和内皮功能,都受到生物钟的调控。
生物钟紊乱可能会损害这些重要的心血管功能,导致慢性炎症的发展、糖代谢的改变、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增强和动脉压升高等,而这些都是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风险。
睡太多或睡太少都容易生病
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精神病学前沿》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发现,睡太多或太少都更容易生病,与睡7-8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感染的可能性高27%,而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感染的可能性高4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如此,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或大于9小时的人,以及存在慢性睡眠问题的人,还增加胃肠道感染风险。失眠参与者还增加尿路感染风险。
那么每天睡多久才是健康的呢?
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专家日前对各年龄层人群提出新的睡眠时间建议:
①刚出生到3个月大的新生儿每天应睡14~17小时;
②4~11个月的婴儿每天应睡12~15小时;
③1~2岁的幼儿每天应睡11~14小时;
④3~5岁的儿童,每天应该睡10~13小时;
⑤6~13岁的学龄儿童每天应睡9~11小时;
⑥14~17岁的青少年每天应睡8~10小时;
⑦18~25岁的年轻成年人,与26~64岁的成年人,建议每天睡7~9小时;
⑧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每天睡7~8小时。
来源:综合自辽宁老年报、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深圳卫健委、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