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早餐还是要吃的,毕竟是一天中最便宜的一顿了」。虽然是个玩笑话,但根据大部分国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建议大家:
百忙之中,把早餐给吃了。
早餐的准确理解应该是「起床后 2 小时内吃的饭」,你 10 点起床,11 点吃,也算早饭的。(虽然爸妈们不这么认为)偶尔不吃早餐对身体倒没啥可怕影响,但这不能变成平常。
因为规律地吃早餐,挺重要的。
长期饥一顿、饱一顿的三餐不规律,对胃不太友好。如果你的生活节奏相对固定,那把三餐时间固定好铁定是件好事儿。
特别是对于朝九晚五作息的人来说,不吃早餐,会让两顿饭之间的时间被拉得太长,对心血管的健康是个挑战。早上不吃,中午猛吃,过山车式变化的血糖对你的胰岛也是一个考验。
血糖过山车
图片来源:giphy
有些朋友会吃早餐,但吃早餐的方式又是随便吃,顶饱就行。早餐大概占我们一天中总能量的 25%~30%,要是没选对,真可能会影响一天的开启噢。
就比如说这些大家常吃的早餐组合,就挺不合理的:
这3种早餐组合
都是误区
只吃碳水,虽然能给身体提供能量,但饱腹感差、消化得快饿得也快,让血糖很不稳定。
并且营养也不全面,缺乏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
一杯牛奶、一个鸡蛋,看起来还挺健康?
其实也有问题。
正常状态下,大脑主要是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如果只吃高蛋白的食物,不吃碳水,就可能会造成血糖偏低,影响你一整个上午的学习、工作效率。
很多朋友解决早餐的途径,就是在早餐摊上买两个油乎乎的炸油饼。
虽然油炸碳水真的很美味,但热量高、营养低,如果午餐和晚餐不减量,全天的总能量摄入一下就超标了,长期以往小心长胖啊。
早餐到底应该怎么吃?今天一起聊聊这个问题。
早餐有套高质量公式
一份高质量早餐要食物多样、搭配合理,李园园表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可提炼出一个早餐黄金公式——“1+2+3+1”,只需将食物“套入”其中,便可搭配出一份较理想的早餐。
具体来说,早餐至少包含:
1种谷薯类主食,以提供优质的碳水化合物;
2种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蔬菜、水果,保证蔬菜全天摄入3~5种,水果1~2种即可;
3种优质蛋白可供选择,即鸡鸭鱼肉等肉类,鸡蛋及其制品,以及牛奶、豆浆等饮品,可“干湿搭配”;
还有一项是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可为早餐锦上添花。
李园园表示,至少包括前三项的早餐才比较营养。
食物搭配过关了,吃多少量也需心中有数,以免增加肥胖风险。
龚雄辉指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健康成人的早餐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建议热量控制在400~500大卡之间。
大致可用“一手掌握”,包括1拳头主食(片状主食需两掌心)、半掌心肉类、1捧绿叶菜(或1拳根茎类蔬菜)、1拳水果,以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坚果只需1拇指大小。
偏爱中式早餐的人
主食可选择馒头、粥、包子,或山药、红薯、玉米、芋头等,少选油条、麻团、炸糕等高油高糖食物;蛋白质有鸡蛋、鸡腿、酱牛肉等,搭配无糖豆浆、豆腐脑。
可按需选择,比如早餐吃1个包子、1个水煮蛋、1杯豆浆、1份萝卜拌芹菜,或1根玉米、1个鸡腿、1碗豆腐脑,再加上蔬果,比如1根黄瓜、小番茄。
偏爱西式早餐的人
主食可尝试全麦面包、纯燕麦片,少吃起酥面包、水果麦片、薯条、炸薯饼等,蛋白质可选择煎三文鱼、鸡胸肉、牛排等,外加一杯牛奶或酸奶。
比如,用全麦吐司、牛肉、生菜、西红柿制作一个三明治,再喝一杯拿铁,或用牛奶冲泡一碗燕麦片,搭配煎三文鱼、蔬菜沙拉。
沙拉酱热量较高,建议少量或不添加;水果不要榨成汁,膳食纤维、维生素均会流失。
龚雄辉建议,早餐可安排在6:30~8:30,符合激素分泌的节律,进食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速度太快会增加胃肠道压力,不利于消化吸收。
按健康状况调整早餐
龚雄辉表示,早餐搭配虽有固定模板,但根据不同的健康状态,食物的种类、摄入比例也需做细微调整。
糖友:减主食增粗粮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建议,粗粮应占全天主食的1/3以上。
李园园表示,在一日三餐中,不妨将早餐中的米面直接替换为全谷物、杂豆类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以减缓餐后血糖波动,有助全天血糖控制,而且要先吃菜、再吃蛋白,最后吃粗粮。
此外,全天的主食总量可适当降低50~100克。龚雄辉提醒,早餐尽量避免喝白粥,更不要把粗粮弄成“糊”,升糖速度会很快。
肾病患者:低蛋白低盐低脂
龚雄辉表示,高蛋白、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病进展,肾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需降低,但不可过低,以免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建议达到0.6~0.8克/公斤体重,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早餐可选择牛奶、鸡蛋这类相对低蛋白食物,或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质,少吃咸菜、腐乳以及钠含量高的加工肉制品。
如果病情发展至慢性肾病3~5期,主食要换成红薯、土豆或相关制品,不宜选择蛋白较多的米面。
由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合并脂代谢异常,脂肪摄入量也需控制,整体饮食需低蛋白低盐低脂。
久坐人群:低脂肪高纤维
龚雄辉说,久坐上班族通常运动量较低,尤其是户外活动少,机体易堆积脂肪,肠道功能也逐渐变弱,常出现便秘等问题。
早餐要低脂、高纤维,比如不加任何酱料的菜肉混合型三明治,不要因时间来不及就用甜品、蛋糕等高脂高糖食物“将就”。
用屏时间长的人还可在早餐中加点胡萝卜、西红柿、橙子等食物,有助保护视力。
减重人群:高蛋白高纤维
龚雄辉建议,不少减重人群为了控制全天的总热量开始不吃早餐,但研究显示,这类人群的反弹比例更高,且全天的饥饿感更强。
减重人群不仅要吃早餐,还要适当提高蛋白质的占比,可使餐后代谢更活跃,减少肌肉流失。主食可换成南瓜、水果玉米等高膳食纤维的根茎类蔬菜或黑麦面包等粗粮,饱腹感强,有助控制整体热量。
同时,需控制进餐速度,比如增加咀嚼次数、增加餐间停顿次数,或减小每一口食物的体积。
体力劳动者:高碳水多吃肉
馒头、面条、米饭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可迅速分解为葡萄糖;肉中的蛋白质则可为肌肉修复提供原料,因体力劳动者的日常消耗大,需适当增加主食和肉类的摄入量,比如脂肪含量较高的红肉,以增加饱腹感和能量储备,让机体有力气维持正常工作。
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微信、生命时报、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