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推出了郑州新增一所大学,投资10亿开建了!本期重点关注这里大学“扎堆”建设。
距离2025年秋季开学只剩两个月啦,郑州航空港科创城的高校建设工地上那叫一个热闹。7月16日,从郑州航空港科创城这边了解到,最近这几年已经有8所高校签约落地,目前6所高校正在加紧建设,其中郑州财经学院新校区今年9月就要迎来第一批学生咯。
六校同建,航空港教育基建速度upup
“再等两个月,首批新生就能在这儿上课啦!”站在郑州财经学院新校区的教学楼前,项目负责人开心地说。这座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校园,一期工程43万平方米已经装修好,能满足师生入住的条件。2025年9月,这里就会迎来第一批学子。
不远处的郑州财税金融学院新校区,建设也在稳稳推进。据说5月26日,这个项目的部分教学实训楼和学生宿舍顺利通过了主体结构验收,现在内墙抹灰施工正在有序进行,有些楼栋已经封顶了。这所校园占地1169亩,总投资有30.72亿元,规划能容纳2万名在校生。到2027年全面竣工后,它会成为中部地区财税金融人才的“孵化器”哦。
与此同时,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都把目标定在了2026年投用,前者专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领域,后者瞄准国产大飞机、低空经济领域,刚好能填补河南这些相关产业的人才缺口。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技师学院的一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前者2026年投用后会联合企业打造“产学研”闭环,后者每年能为产业输送2500多名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准工匠”。
加速建设,全力推进高校结构布局
“这可不是简单的‘1+1’,而是能量的‘乘法效应’呢。”航空港科创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城真正的价值,不只是校园的数量多,更在于学科互补形成的创新生态。
这位负责人还说,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的“芯片+人工智能”和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的“航空制造+低空经济”,会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郑州财经学院的“数字经济+智慧金融”与郑州财税金融学院的“财税实训+金融服务”,会形成覆盖金融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河南技师学院的“技能实训+产业对接”,则构建了“本科-技能”贯通的培养通道。
“未来三年,科创城会迎来人才涌入的爆发期。”郑州航空港区相关负责人称,到那时候,这里每年会输送各类人才超5万人,涵盖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金融财经、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成为支撑航空港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航空港科创城的快速发展,正是河南省围绕创新与产业发展下的关键一步。最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航空港这六所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正好精准对接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链的关键人才与技术需求。
从签约到建设,从单个校园到协同生态,河南还积极引入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成立郑州研究院,汇聚优势特色学科领域的创新资源。通过“三位一体”推进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以项目和平台为纽带,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力量,一起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另外,河南还在持续打造“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品牌活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带着技术、项目落地。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努力打通“实验室—生产线”“技术—产品”的转化通道,让智力成果能高效变成现实生产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