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
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高温依然很有“存在感”
本周中东部的高温
主要出现在黄河到长江一带
特别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
江淮等地
高温闷热持续
体感会超过40℃
大暑+三伏
出现的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一定只是中暑
甚至可能是
会危及生命的“热中风”
如何区分“热中风”和“中暑”?
“中风”是卒中的俗称,“热中风”是指在高温天气下(气温超过32℃)出现的卒中事件。
这种特殊类型的“中风”,其发生机制包括血液浓缩、血管失控及血压波动等。在炎热天气下,人体出汗增多,血管扩张明显,若水分补充不及时,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在血液浓缩的情况下,血小板易于聚集,就会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而高温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易怒,从而引发血压波动,也可能诱发卒中。夏季频繁进出空调房间或让冷风直吹头面部,会使血管迅速收缩或扩张。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导致高温天气成为卒中发作的重要诱因。
发生“热中风”时,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和中暑有相似之处,区分“热中风”和“中暑”,关键在于观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如偏瘫),以及体温是否异常升高。在高温天气下,一旦出现头晕、偏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切勿自行诊断为普通中暑,这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怎样快速识别脑卒中
并科学急救
当身体出现预警信号时,如何判断是“热中风”并及时作出处置呢?可以按照“120”口诀进行检查。
“1”看看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嘴角歪斜。
“2”看一下两只胳膊平举有无一侧下垂。
“0”是说一句话,看看有没有口齿不清。
如果这个“120”有一项突然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拨打120。
卒中发生后的4.5~6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期。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应注意使患者保持平静。注意!这些事情不要做↓↓
急切搬动患者❌
发现患者发病后,切勿立即将患者抱起或剧烈摇晃头部,此类动作可能加剧脑出血,导致病情恶化。
高声呼叫患者❌
避免大声呼喊患者,强烈的声音刺激易引发情绪紧张,促使血压骤升,加重脑血管负担。
盲目自行用药❌
在未明确病因时,禁止擅自喂食降压药、阿司匹林等药物,错误用药可能使卒中症状加剧。
不当喂食饮品❌
不可因误判为饥饿而喂食糖水,不当喂食极易引发呕吐,甚至造成窒息风险,干扰黄金救治时机。
如何预防“热中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热中风”的发生呢?
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情绪管理,高温天尽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引发血压起伏。
注意环境温度,避免在每日10时至15时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
合理使用风扇、空调降温,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并定时通风换气。
天气炎热一定要及时补水,防止出汗较多出现脱水。
在此提醒
“热中风”不是老年人专属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肥胖、大量抽烟和饮酒
以及有脑血管狭窄的人群
都是高危人群
一定要做好健康防护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