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都流行“红糖比白糖更健康”“经期必喝红糖水补血”等说法,红糖真的这么管用吗?事实果真如此吗?
01
红糖和白糖有哪些不同?
■来源相同,工艺不同
红糖和白糖,虽然在外观和口感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甘蔗或甜菜,只是在加工工艺上有所不同,导致了最终产品的差异。
红糖工艺相对简单,是将甘蔗切碎、压榨取汁、澄清后,通过小火长时间熬煮,不断搅拌,使水分慢慢蒸发,最终浓缩结晶而成。这种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甘蔗中的一些非糖物质,如矿物质,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色素,因此呈现出独特的红褐色和特殊的风味。
白糖是红糖进一步精炼的产物。在红糖的基础上,白糖需要经过更多的提纯、脱色、结晶等复杂工艺,去除其中所有的杂质和色素,最终得到纯度极高的蔗糖。因此,白糖呈现出洁白的颜色,口感也更为纯粹。
■营养差异
红糖中含有更多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许多人认为红糖比白糖更健康。以 100 克为例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 2009 年(第 2 版/第一册)》
红糖的矿物质含量确实更胜一筹,红糖比白糖的营养高也是事实。但这种“更多”的营养,在实际饮食中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铁为例,女性每天需要18毫克的铁,如果完全依赖红糖来满足这一需求,需要摄入:18毫克 (每日需求) ÷2.2毫克/100克(红糖含铁量)≈818克。
这意味着,为了达到补铁目标,一天需要吃掉将近1.6斤的红糖,这显然是不可能且极度有害的。所以,红糖的矿物质含量看似略高,但实际意义有限。
■核心成分
无论是红糖还是白糖,它们的核心成分都是蔗糖。红糖的糖含量在83%以上,越是等级高的红糖,糖分越高。
而白糖的糖含量则高达99%以上,这意味着,无论选择哪种颜色的糖,摄入的绝大部分都是蔗糖。
蔗糖是一种双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身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虽然红糖中含有少量微量元素,但这些微量元素并不能显著减缓血糖的升高速度。因此,从控制血糖的角度来看,红糖和白糖并没有本质区别,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都应尽量避免或严格限制摄入。
02
关于红糖存在哪些认知误区?
长期以来,红糖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功效,尤其是在传统观念中,它被视为女性的“专属补品”。然而,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大多缺乏科学依据。
❌红糖补血?
红糖的铁含量虽比白糖高,但每100克仅含2.2毫克非血红素铁,它的吸收率非常低,通常低于10%,并且容易受到膳食中其他成分(如植酸、草酸、多酚)的干扰而进一步降低。
相比之下,同等重量的猪肝含铁23.2毫克,且吸收率更高。靠红糖补铁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摄入大量空热量,增加肥胖风险。虽然比白糖的铁高,但在补铁大户面前,含量不值一提。
❌红糖热量更低?
每100克红糖含389千卡,白糖为400千卡——热量几乎无差别。两者主要成分都是蔗糖,每克提供4千卡热量。无论是红糖还是白糖,过量摄入都会导致热量过剩。
❌红糖能缓解痛经?
“痛经喝红糖水”是许多女性的习惯,喝完红糖水后,部分女性确实会感觉疼痛有所缓解。但这并非红糖的“特殊功效”,一部分可能是心理作用,另一部分可能与温度有关,这种效果与喝一杯热水、热茶或使用暖宝宝敷在腹部是类似的。(此前报道:生理期时,喝红糖水真的能缓解痛经吗?真相是……)
对于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红糖水更是无济于事,应及时就医。
❌红糖更天然、更健康?
红糖的深色来源于其在加工过程中保留的糖蜜和色素,这与它的热量高低无关。
大家常常将“天然”与“健康”划等号,认为未经精炼的食物就一定更健康。然而,在糖的领域,这种逻辑并不完全适用。红糖虽然保留了甘蔗中的一些微量成分,但其核心仍是蔗糖,其对血糖的影响和能量贡献与白糖并无本质区别。
03
如何科学吃糖?
在选择糖时,不应仅仅关注其颜色或是否“天然”,更重要的是关注其主要成分和总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糖分摄入在50克以内,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
■要减少添加糖的摄入
尽量减少或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少吃糖果、糕点、饼干、甜点等高糖零食;在烹饪时,减少糖的用量,或尝试使用天然甜味(如少量水果)来替代。
■要学会识别隐形糖
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配料表是按照原料添加量由多到少排列的,排名越靠前,往往添加量越多。
除了“糖”、“白砂糖”、“蔗糖”等常见名称外,还要警惕以下“隐形糖”的别名: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浓缩果汁、蜂蜜、枫糖浆、焦糖、糊精、麦芽糊精等。
另外,查看营养成分表,如果没有特别标注糖含量,也可以看看碳水化合物(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的总含量,同种类型的食物,尽量选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