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一个小改变,竟能延缓衰老、调节血糖!超简单

2025-07-24 08:01:42热点要闻4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适当保持一些“饥饿感”,更有助于身体健康。01适当饿一点好处竟然这么多■调节血糖、血脂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保持适度饥饿感可以通过代谢转换来改善血糖调节,在动物和临床试验中都表现出降低糖尿病风险的作用。具体来说,间歇性禁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适当保持一些“饥饿感”,更有助于身体健康。

01

适当饿一点

好处竟然这么多

■调节血糖、血脂

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保持适度饥饿感可以通过代谢转换来改善血糖调节,在动物和临床试验中都表现出降低糖尿病风险的作用。

具体来说,间歇性禁食能够让人体供能方式从依赖肝糖原分解葡萄糖,转变为依赖脂肪酸氧化及酮体供能,从而达到平稳血糖、分解脂肪的目的。

国内外其他研究结果也显示,间歇性禁食带来的饥饿感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脂肪酸代谢,促进脂肪酸分解和抑制合成,对控制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很有益处。

■提升精力

吃饱就犯困,这不是错觉,而是事实——这主要和血糖波动有关。

我们进餐后,尤其是吃精制碳水化合物(精米白面)后血糖会迅速上升。高血糖促进血清素分泌,带来镇静效应;同时,胰岛素水平上升,大量葡萄糖进入细胞,血糖快速下降,加剧疲劳感;高血糖刺激下一些炎症因子释放也会让人更疲乏,过量葡萄糖还有可能使自由基增加,损伤线粒体,降低人体产能效率。

但如果少吃一点、“别吃太饱+别吃太精”,如用玉米、红薯、杂粮饭代替米饭、馒头,这类食物升糖速度慢,饱腹感强,不容易导致餐后困倦。

■延缓衰老

早在1997年就有研究者指出:限制热量、减少食物摄入能降低有害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起到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近期,密歇根大学的一系列研究证实,减少进食量(或者仅仅是感到饥饿),就能起到延缓果蝇衰老的效果。

■调节免疫

今年4月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当感到饥饿时,小鼠通过大脑神经系统对免疫细胞加以控制,使血液中免疫细胞快速重组,炎症单核细胞明显减少,维持免疫稳态。研究者认为,适度饥饿可能通过此机制调节和增强免疫力,但不可过度饥饿。

02

正确保持“饥饿感”

关键在于适度+搭配

然而,不够科学的限制饮食弊大于利。建议大家采取温和、可持续的“饥饿保持法”,以下4个关键点需要了解。

第一,要明白保持饥饿的限度是什么。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轻体力劳动者男性每日需要2250kcal热量,女性约1800kcal。如果自己一日热量摄入高于推荐量,可以减少至推荐量或酌情往下浮动300~500千卡(强脑力劳动者耗能多,不应下浮太多),循序渐进最佳。

不提倡60岁以上老年人、婴幼儿、青少年儿童、孕产妇等人群盲目减少能量摄入。

第二,要正确选择食物、合理搭配。

想保持适度饥饿感又不会难以忍受或营养不良,一定要多选择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少食多餐、健康零食也是很好的方法:每餐只吃七八分饱。

细嚼慢咽——人类大脑在进食15分钟后才开始接收“吃饱”信号,如果吃太快,就极有可能“塞太多”而不自知。

第三,分清“馋”和“饿”。

每次想进食时,提醒自己恢复2~3秒理智,想想是因为饿,还是因为馋。

另外,保持规律饮食、情绪平和也有助于对抗因为馋或不良情绪引发的进食。

第四,“保持饥饿感”的方案,要因人而异。

不必盲从某一种“保持饥饿”方案,要根据自己的饮食锻炼习惯、生活作息等,选择保持“饥饿”的时机和程度,一旦身体有不适反应,就该立刻调整。

最后提醒——

无论采取哪种控制饮食、保持饥饿的方法,其本质是限制热量摄入,而非“压缩食量”。看起来吃得“少”不等于真“吃得少”。

保持饥饿感千万别走极端,过度饥饿不仅会使基础代谢率降低,还会影响免疫力、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等。细水长流、能舒适地坚持,才是获得饥饿感益处的前提。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