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岁男孩错付1010元车费,索要无果后轻生,引发网友热议。
据媒体报道,近日,河南鹤壁19岁男孩打车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到浦东新区,与司机私自约定了100元的车费,但付费时不小心付成1010元,向司机索要多付车费无果,数日后自杀身亡。
7月21日,该男子的哥哥郭先生说:“他原本准备进厂打工了,没想到刚到上海就出了这个事。”
郭先生表示,出事的是家中最小的弟弟,刚满19岁,第一次来上海,性格有些内向,来上海是投靠在当地打工的堂弟。
图为郭先生从弟弟手机里找到的支付记录。
据郭先生介绍,3月29日,弟弟从上海虹桥高铁站下车,准备打车到浦东新区宝佳苑小区附近,出站时与一名运营车辆司机私自约定了100元的车费,因操作失误,支付成了1010元,司机收钱后开车离开。弟弟发现后通过微信留言要求退款,司机没有任何回复。
图为郭先生弟弟曾要求司机返还车费。
4月3日晚,郭先生从同伴处得知弟弟有轻生念头,次日和家人及警方一同寻找,经历6天,最终于4月9日晚在上在苏州穹窿山发现弟弟遗体,并确认他于4月6日凌晨3点多喝农药自杀。
郭先生表示,事发到现在,司机从未主动联系过他们,刚开始跟司机打了一通电话还能打通,后来就再也无法接通。
在消费支付日益数字化的今天,转错账、错付钱的情况时有发生。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转错账”相关投诉达1916条。
针对这类“转错钱、要不回”的情况,《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许硕认为,上述事件这种付错钱的情况,在法律上属于“不当得利”。另外,如果得利人在明知对方错付钱,被催要后仍拒绝偿还,还可能构成侵占罪,承担刑事责任。
如今很多转账都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如果出现错付钱要不回来的情况,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有义务协助当事人呢?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博程律师表示,支付平台有配合司法机关调取用户信息等法定义务,也会采取协助措施,如临时冻结恶意收款方账户(通常需警方介入)、通过验证交易信息后协助退回款项、提供收款方账户信息和交易时间。
那么,一旦发现自己不小心转错账、付错钱,且对方拒绝返还,该如何有效追回?
许硕建议,首先,第一时间联系收款人要求返还,留存转账记录、微信聊天和语音通话记录等证据;其次,可以向第三方平台申请客服介入,帮助沟通调解,若是通过银行转账,也可以请求银行申请撤销转账;最后,在上述方法都无法获得满意结果时,可向法院提起不当得利诉讼,若对方拒不退还,还能进一步向警方提起刑事自诉,要求对方还款并承担刑事责任。
“在错付金额较小的情况下,建议优先找第三方平台、消费者协会调解或求助警方,这样更快捷高效。”许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