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清热之王”非它莫属!不仅是调味佳品,还“养生明星”

2025-07-24 17:09:52热点要闻4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暑气蒸腾的夏日,一捧翠绿欲滴的薄荷总能带来沁人心脾的清凉。这种看似普通的草本植物,不仅是厨房里的调味精灵,更是中医宝库中的“保健圣品”。口腔里的“清凉感”源于这种成分薄荷的特殊味道主要来自它含有的薄荷醇、薄荷酮、百里香酚、香芹酚等挥发性成分...

暑气蒸腾的夏日,一捧翠绿欲滴的薄荷总能带来沁人心脾的清凉。这种看似普通的草本植物,不仅是厨房里的调味精灵,更是中医宝库中的“保健圣品”。

口腔里的“清凉感”

源于这种成分

薄荷的特殊味道主要来自它含有的薄荷醇、薄荷酮、百里香酚、香芹酚等挥发性成分,其中“薄荷醇”与我们感受到的清凉感关系密切。

薄荷醇也叫薄荷脑,是一种单萜类有机化合物,分布于薄荷的茎和叶中,约占62%~87%。它能通过“控制”神经系统,让我们感觉到凉爽。

因此薄荷给我们带来的凉意,并不是它真的具有带走热量、降低温度的功效,而是薄荷醇带来的感官上的“欺骗”,即便周围环境温度并未改变,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清凉之感。但如果使用过多可能会产生刺激或灼热感,还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薄荷的妙用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经、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

· 可用于除湿解热

薄荷能够除湿解热,其内含的薄荷油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强细胞代谢活力,从而发汗解热,又能增加呼吸道黏液,减少泡沫痰从而发汗解热。

炎炎夏日,可将几片新鲜薄荷叶和柠檬片一同放入凉白开中,可稍微用勺子背挤压一下薄荷叶,让香气更好地释放:鲜薄荷叶10片+柠檬片+500 ml水+蜂蜜,冷藏后饮用。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

· 缓解积食腹胀

薄荷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放松消化道肌肉,具有消食导滞作用,缓解胃痉挛与积食胀气。

推荐小方子:

薄荷3克、焦山楂5克、陈皮3克,煮水代茶饮,有助于消化,尤其适用于外出饮食油腻时的胃肠调节。

图片来源:CCTV生活圈

· 舒缓肌肤,止痒消肿

薄荷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和薄荷油等,可以舒缓肌肤,使皮肤黏膜产生清凉的感觉,外用可改善皮肤不适及疼痛,在坐飞机或乘车时,如出现头晕恶心等晕车症状,可含服薄荷糖或太阳穴涂抹薄荷。

在户外活动时,若遇蚊虫叮咬或起皮疹瘙痒,可用鲜薄荷叶的薄荷汁涂抹局部,具有止痒消肿的作用。

被忽视的“营养尖子生”

多种营养超越常见蔬菜

薄荷的品种很多,我们日常食用和烹饪中最常见的主要有两个品种:胡椒薄荷和绿薄荷。前者薄荷醇含量较高,有胡椒风味、香气浓而不烈、凉感更强;后者味道更清甜、柔和,常用于菜肴和口香糖。

· 蔬菜中“高膳食纤维”的榜样

提到补膳食纤维,很多人会倾向于选择芹菜、韭菜、羽衣甘蓝这类口感略糙的蔬菜,它们的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1.6克/100克、2.5克/100克、4.1克/100克。

而新鲜绿薄荷的总膳食纤维含量高达6.8克/100克,是芹菜的近4倍,胡椒薄荷的膳食纤维含量更高,为8克/100克。充足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强饱腹感,并对维持血糖稳定有积极作用。

· “高钾食物”隐藏王者

钾对于维持人体体液平衡、神经传导和正常的血压水平至关重要。每100克新鲜绿薄荷和胡椒薄荷分别含有高达458毫克、569毫克的钾,而同等重量的香蕉钾含量为256毫克,薄荷的钾含量几乎是香蕉的近2倍。

· 高钙食物,远超牛奶

市面上的牛奶钙含量多为100~120毫克/100克。然而,新鲜绿薄荷的钙含量高达199毫克/100克,胡椒薄荷的钙含量更是优秀,为243毫克/100克。

由此可见,同等重量下薄荷的钙含量几乎是牛奶的两倍。虽然在吸收率上薄荷比不上牛奶,但胜在含量高,也是补钙的极佳选择。

· 叶酸含量丰富

胡椒薄荷和绿薄荷都是叶酸的良好来源,每100克含有105~114微克的叶酸。这个含量比小白菜、生菜、韭菜、蒜苗、圆白菜等都要高,是它们的2~5倍,也比很多常见水果都高。

· 丰富的维生素C

每100克新鲜绿薄荷含有13.3毫克维生素C,这比很多常见绿叶菜都高,比如油麦菜、穿心莲、大白菜;胡椒薄荷的维生素C更高一些,为31.8毫克/100克,与柑橘类水果相当。

除了以上营养,薄荷中的薄荷多糖、黄酮类、黄酮烷类以及多酚类可发挥抗氧化作用。作为深色绿叶菜,薄荷的β-胡萝卜素含量也很丰富。这种成分不仅能对眼部健康有益,也能预防很多疾病。

特别提醒:这些人要慎用

❌ 胃食道逆流者:薄荷可能松弛食道括约肌,加重反酸。

❌ 孕妇及哺乳期:高剂量薄荷油可能影响胎儿,减少乳汁分泌。

❌ 阴虚多汗者:表虚自汗、阴虚发热者禁用。

❌ 婴幼儿:薄荷醇过强可能引发呼吸问题。

食用注意:晚上不宜过量饮用,以免影响睡眠;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水沸后放入即可,避免有效成分挥发。

来源|科普中国、CCTV生活圈、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首都医科大学中医门诊部、医药卫生报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