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26日海南省统计局发布今年上半年该省重点领域(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2025年经济半年报已全部出炉。
整体来看,20个省(区、市)GDP增速跑赢全国,2省(市)与全国增速持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6个经济大省GDP总量,约占全国的44.6%,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河南省实现GDP为31683.80亿元,排名全国第六、中部第一。河南GDP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此外,河南在规上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外贸等方面有不俗表现。
看增速:谁最抢眼?
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国GDP约为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从各地来看,20个省(区、市)GDP增速跑赢全国,其中,西藏(7.2%)、甘肃(6.3%)、湖北(6.2%)位列前三。贵州、天津两地GDP增速与全国持平。
细分来看,湖北GDP以大体量取得了高增速,尤为亮眼。今年上半年,湖北GDP达29642.61亿元,距离3万亿仅一步之遥。
哪些产业贡献大?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湖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齐头并进,两者增加值同比增速均为6.4%。工业方面,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27.5%。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了11.5%,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贡献较大,增长了47.1%。
一般来说,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头部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6个省份被称为“经济大省”,6省的经济总量、市场主体数量、吸纳就业合计都占据全国的四成以上。
今年上半年,6省的GDP总量约29.4万亿元,约占全国的44.6%。
其中,广东、江苏稳居第一方阵,同处“6万亿”梯队,分别为68725.40亿元和66967.80亿元。
山东今年上半年GDP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5万亿,达到50046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三位。该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3.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5.3个百分点,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
四川与河南之间的竞争依然胶着。上半年,四川GDP为31918.2亿元,河南为31683.80亿元,相距不足300亿元。
西部地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GDP增速均高于全国。特别是西藏,上半年GDP增速全国第一。随着备受瞩目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超级工程开建,超万亿的投资力度,西藏GDP增速有望持续领跑。
调结构:新增长点发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表现出了韧性和活力。这表现在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33.0%。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四川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4.7%。
具体到近年来的“明星”产业——汽车制造业,四川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湖南、江西4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5%、19.9%、19.3%、18.7%。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此前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反映出我国稳增长政策的精准发力,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共同推动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今年,扩内需、促消费被视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成效如何?
在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3%,较一季度略有提升,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
社零是衡量消费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上半年,全国社零增速为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分省来看,GDP全国前10的省份中,有7个省社零增速高于全国。其中,河南最高,为7.2%。
此外,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等省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这显示出服务业正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部竞合,河南何为?
今年上半年,河南省GDP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第2位、经济大省第3位、全国第6位,位次较一季度分别前移1位、1位、2位。
分领域来看,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同比分别增长8.4%、5.1%、7.2%,分别高于全国2个、2.3个、2.2个百分点,分别居中部地区第1位、第3位、第1位,分别居经济大省第2位、第3位、第1位。同时,河南外贸逆势上扬,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大增26.2%,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1—5月,河南规上服务业中影视节目制作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89.0%,增速高于文体娱行业65.1个百分点。这显示出,微短剧产业快速崛起。这一新兴产业有力带动了服务业实现增长。
“2025年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应看到,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仍需解决。”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下一步,河南要坚定不移落实稳经济、稳外贸、稳就业等相关政策,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河南与四川GDP胶着竞争的同时,“追兵”已逐渐迫近。
今年上半年,湖北GDP增速高于河南,总量与河南仅差约20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缩小。
同为中部省份,两省在细分领域的表现有颇多共通之处。比如外贸,今年上半年,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125.3亿元,位列全国第10,同比增长26.2%;湖北为4023.1亿元,位列第11,同比增长28.4%。再如社零,河南上半年社零同比增长7.2%,湖北增长6.9%,领跑全国。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河南、湖北两省既有地理区位、人口规模等共性基础,也在产业结构、增长动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河南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建议下一步推动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加强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补链强链,同时优化外贸结构,加强区域协同。
“下一步,河南需紧抓国家政策机遇,聚焦提振消费,拓展服务消费、智慧消费、健康养老消费等,培育中高端新产品,打造本土品牌,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等。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运行继续向好。”宋向清说。
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