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从不惧风雨

2025-07-30 13:08:57热点要闻4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近日,“释永信涉案被查”的消息轰动全网,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成了舆论焦点。如今,印乐法师已任少林寺住持。不管是“少林寺方丈上一次出事还是在北宋年间”的段子,还是曾饰演“鸠摩智”的李国麟被网友调侃称为“预言家”,都体现了网友们对少林寺的关注。在...

近日,“释永信涉案被查”的消息轰动全网,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成了舆论焦点。如今,印乐法师已任少林寺住持。

不管是“少林寺方丈上一次出事还是在北宋年间”的段子,还是曾饰演“鸠摩智”的李国麟被网友调侃称为“预言家”,都体现了网友们对少林寺的关注。

在大众心中,少林寺不只是一座寺庙,而是承载着丰富内涵的文化圣地。如今,释永信袈裟染尘,少林寺就“塌庙”了吗?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件事?

图源:河南日报

少林寺,从北魏的晨钟中走来,见证过禅宗初立的澄明、少林功夫的鼎盛,也承受过战火焚烧的剧痛。千年来,它始终在风雨中屹立。

少林寺的传奇早已深入人心。1982年的电影《少林寺》让它广为人知,“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的意境,至今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少林功夫的魅力。

少林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建了一座佛教弘法道场,从此,少林寺在嵩山脚下伫立1500多年。公元527年,“达摩面壁九年创立禅宗”的故事流传世间,禅学与少林寺也自此深度绑定。隋朝末年,“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让少林功夫声名远播。

到了明朝,少林寺发展至鼎盛时期。清朝以后,少林寺逐渐走向衰败,少林武术流入民间,并演化成多种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少林武术的价值被不断挖掘。

少林寺的历史也曾布满坎坷。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推行灭佛政策,少林寺建筑损毁严重;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少林寺被各路军马掠劫,后因协助唐军有功得以重建,并获封“千年第一古刹”;后来,唐武宗李炎抑制佛教发展,拆毁4000多所寺院,少林寺亦遭波及,财产田地尽失。

民国时期,少林寺因卷入军阀冲突被纵火焚烧,大火持续40余日,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核心建筑及大量文物典籍化为灰烬,这是它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劫难。

经历过战火纷飞和岁月磨砺,少林寺尚能重生,如今身处舆论场的少林寺,有何可惧?

少林武僧在少林寺塔林内习练“少林棍”。图源:新华社

我们要明白:释永信只是历代住持里的一位,只是寺庙的“管理者”之一。少林寺传承1500余年,因一代代住持的实践与当下相连,又始终超越个体,更折射出中华文明的深层逻辑。

要守住法律和信仰底线。释永信未能守住出家人的行事准则,甚至涉嫌触碰法律底线,正在接受调查。正所谓“佛有金刚怒目,亦有菩萨低眉”,这场风波虽只有初期通报,却为宗教团体敲响警钟:真正的传承,是在时代浪潮中,既能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又必须守住信仰底线。

不能把释永信等同于少林寺。应当清楚,少林寺和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之间也不能画等号,其经营行为和少林寺的禅宗祖庭文化地位更不可混为一谈。即便有人认为,释永信将少林寺打造成了“商业版图”,但“禅武双修”才是少林寺的永恒底色。

支撑少林寺走过1500年风雨的,不是“寺庙变大厂”,也不是“香火有多旺”,而是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以及普度众生的佛家理念,这才是少林寺给予我们的文化信心。

要坚信民族宗教政策始终如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宗教对民族文化影响深远,它与血缘、乡土相融合,形成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文化,构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决定了各民族交融、各宗教共存,以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

2024年10月19日,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暨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大赛开幕式。图源:河南日报

少林寺该如何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又该如何将少林的尚武精神、禅宗的哲学思想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

传播少林武术。近年来,河南省通过举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活动,宣传推介少林武术。截至2024年年底,少林武术文化机构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6000万人习练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已成为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河南还通过编撰《河南武术志》等典籍,系统梳理河南武术历史,并发展以少林武术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业,未来还将推动赛事、表演、旅游等业态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擦亮文旅招牌。2010年,包括少林寺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年5月,少林寺碑碣(566-1990)被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以文化为媒,与世界握手。少林寺不仅是登封“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更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筑牢精神根基。作为中国禅宗的发源地,少林寺“崇禅尚武”,讲求禅修与武修相结合。禅宗“见性成佛”的理念与儒家仁爱思想相融,“禅”不仅是一种宗教修行,也是一种生活智慧,与功夫交相辉映,使得少林寺成为武术、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多重象征,并滋养着中国传统文化,让国人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影响。

释永信风波过后,每天的少林寺,照常日出嵩山坳,依旧晨钟惊飞鸟,武僧习练,游人如织。风波终会平息,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惧暂时蒙尘,真正的少林江湖,也从来不惧怕风雨。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