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30日),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一天内两次登陆我国沿海。
30日4时30分左右,“竹节草”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沿海登陆。
30日16时40分左右,“竹节草”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
登陆后的“竹节草”移动速度较为缓慢,会持续给江苏、安徽等地带来强降雨天气。
除了降雨,台风还可能在部分地区引起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需谨防雷电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7月29日,浙江宁波市市民陈先生下雨天撑伞路过高压线,听到滋滋的电流声,据陈先生回忆,“伞顶出现蓝色火光,有明显电流声”。
△视频来源:宁波晚报
雨伞没碰到高压线
电流从何而来?
这种现象可以用“尖端放电”的原理来进行解释。
尖端放电
指有一个比较大的电场,电场如果击穿空气,就会放电。电荷密度一般在尖端处最大,所以一般避雷针都是尖的,用来放电。
△图源:宁波晚报
高压线的周围有高频电场,一般情况下,高压线有一个安全距离,但下雨天空气潮湿、雨水导电,雨伞上的金属一旦接收到电场后,就会通过微小的缝隙放电。正因如此,在高压电线附近撑伞才容易引“雷”上身。
所以,切记台风天下雨时不要在高压线下撑伞!
入夏以来,台风雷雨天气逐渐频繁。每年这个时候,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雷击事件,轻则导致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如何避免雷电造成的伤害?收好这份避险指南!
雷电防范避险指南
户外遭遇雷电
应立即寻找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躲避。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路灯、广告牌等;
不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
不要躲在公园里的简易建筑物内;
不要使用手机,避免在空旷地带打伞;
不要把钓鱼竿、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
不要躺在地面上。地面的电流可能会传导到人的身体;
不要在大树下躲避。如果雷电击中高大的树木,电流就会顺着树干、树枝、树叶通过人体导入地面,使人体成为导电体而被电击。
如果不得不在大树附近躲避,一定要蹲在距离大树最少2米以外的地方,并放低手拿的物品,等响雷停止20分钟后再向安全的地方转移。
如果实在无处可躲,要寻找低洼地躲避。如在沟壑,可蹲下身体以减少遭遇雷击的风险。
车中避雷应对
驾车时如果被雷电击中,不要轻易下车。电流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在车内反而安全。车内躲避时,要注意关掉引擎、音响系统、收音机等,并关闭所有车窗,使车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台风过后
恢复用电前,先做这4步
先“看”再“动”
应检查户外电线是否挂着树枝,电表箱是否进水,室内插座、开关是否受潮,墙面是否有渗水。
先确认再合闸
确认电路未受损后,先合上总闸,再从台灯等小功率电器开始逐个通电,一旦发现跳闸、有焦煳味,立刻断电报修。
进水电器别“硬开”
洗衣机等电器进水后,强行开机可能造成短路烧毁,可擦干后放在通风处晾2至3天再打开,或直接送修。
清理杂物多留意
扫积水、搬树枝时,要小心缠绕在里面的电线,发现裸露电线及时联系供电公司。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台风天雷雨时确需外出
切勿在大树、高塔下避雨
撑伞时更要远离高压线
谨防触电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