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天吃点冰镇的就很爽,特别是冰西瓜,又凉又甜又爽。
但郑州的刘女士怎么也想不到,就因为吃了一块冰西瓜,让自己进了ICU抢救,命悬一线。
刘女士前两天和家人一起吃西瓜,一个西瓜切两半,一半切开常温的给了孩子吃,另一半放进了冰箱。两个小时后与丈夫一起吃,结果夫妻两人双双腹泻(孩子没有出现不适)。
不幸的是,刘女士腹泻后出现了消化道大出血,被紧急送往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在ICU经历了几天生死抢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一个冰西瓜怎么这么“厉害”?
接诊的消化内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刘艳红解释:
首先,冰西瓜温度低,会刺激肠道平滑肌突然收缩,加快蠕动,容易引发腹泻。
其次,西瓜含水量高,过量吃会让肠道内容物增多,腹泻时肠道蠕动剧烈,可能让本就脆弱的肠黏膜受伤。
最重要的是,刘女士是先天小肠血管畸形,损伤了小肠内的动脉血管,引发了大出血。
更不用说,夏天西瓜容易变质,和切开后冷藏的冰箱是否被细菌污染,吃了被污染的西瓜,可能引发感染性腹泻,双重刺激下出血风险更高。
其实,在消化内科门诊,每年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病例。
大家总觉得“拉肚子是小事”,但对有肠道基础问题的人来说,一次贪凉、一次过量,都可能触发危险。
夏天吃西瓜
这3类“危险吃法”要避开
该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吴慧丽提醒,西瓜本身是好东西,解暑补水又甜爽,但吃法不对,确实可能惹麻烦。
这几种吃法尤其要注意:
1.贪凉吃“冰透”的西瓜
很多人喜欢把西瓜放冰箱冻到结霜,咬一口透心凉,但这种“冰刺激”对肠道敏感的人来说很危险。
肠道对温度特别敏感,低于0℃的食物会让肠黏膜血管收缩、肠道蠕动紊乱,轻则拉肚子,重则诱发痉挛、出血。
建议西瓜冷藏温度别低于8℃,从冰箱拿出来放10分钟再吃。
2.切开后“敞口放”太久
夏天室温高,切开的西瓜暴露在空气中,2小时以上就可能滋生细菌(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尤其是没盖保鲜膜直接放冰箱,还会交叉污染其他食物。
吃了带菌的西瓜,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对胃肠道脆弱的人来说,腹泻就是出血的“加速器”。
切开的西瓜一定要用保鲜膜封好,冷藏别超过24小时,吃前最好切掉表面1厘米。
3.一次吃太多“过量炫瓜”
西瓜含水量高达90%,过量吃会让胃和肠道“负担过重”。
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肠胃功能弱的人,消化能力有限,过量吃不仅容易拉肚子,还可能加重心脏、肾脏负担。
建议每次吃西瓜别超过200克,一天不超过500克,相当于中等大小西瓜的1/8。
拉肚子时出现这些症状
别当“小毛病”
很多人拉肚子会先自己吃止泻药,但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拉肚子时看到大便带鲜血、暗红色血块,或者大便像“柏油”一样黑亮;
拉肚子同时伴有头晕、心慌、出冷汗,站起来眼前发黑;
持续腹泻超过2天没好转,或者发烧、腹痛剧烈;
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拉肚子后虚弱明显。
最后想跟大家说,夏天吃西瓜是件开心事,不用因噎废食,但要记得“适量、卫生、不贪凉”。
如果出现拉肚子、便血等不适,别硬扛,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
来 源:大河报·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