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7日)是立秋,但秋天,显然还没来。
一场近两日的雨水,给河南人带来的不是秋高气爽,反而是更加黏腻的闷热。盼了许久的甘霖总算光顾,尤其是在中牟、登封等地,迎来了今年的首场大暴雨。省会郑州,也在凌晨几个小时内收获了62.5毫米的降雨量,拿下了今年的首个暴雨日。
但这场雨,下得并不“均匀”。当郑州、中牟的朋友圈在讨论积水时,豫西、豫南的不少地方却依旧云淡风轻,滴雨未下。不过别急,这轮降水的“主力军”还在路上。
雨水并没有立刻带来清凉,反倒让暑气变了副模样。今天上午,我省南部多地气温仍在35℃高位徘徊,而其他地区即便温度只有30℃出头,极高的空气湿度却让体感温度飙升,闷热感如影随形,黏在身上,甩都甩不掉。
高温明明看似退场了,为什么还像待在蒸笼里一样?
罪魁祸首,就是湿度。此前中国天气曾科普,当气温超过32℃,空气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
以省会郑州为例,据河南省气象台预报,明后两天最高气温虽降至32℃左右,但相对湿度可能高达90%左右。
按照换算,体感温度甚至高达到49℃。
好消息是,这雨不会只偏爱一地。根据河南省气象台的预报,从今晚到9日,我省降水将持续。强降雨带会有一个逐步移动的过程:今明两天,主要影响黄淮之间;到了后天(9日),强降雨区域将转移至旱情一度较为严重的西部、南部地区。希望这场雨,能精准地落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真正的凉快,也得等到9号。届时,受降水和一股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全省的暑热天气才有望得到更明显的缓解。
不过,雨水是好事,但雨下得太急,也得时时留神。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8月6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8月6日20时至7日20时,河南西部、广东中北部和东南部、广西中东部、云南西部和东南部、青海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黄色预警)。
虽已立秋,但真正的秋高气爽,显然还要再等一等。毕竟,9日我们才刚刚进入三伏天里的“末伏”。看来,想和夏天彻底说再见,还得有点耐心。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