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围绕暑期旅游旺季,河南文旅以“夏爽中原·老家河南”为主题持续开展旅游产品推介活动,扩大优质文旅供给,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持续烘热文旅消费市场。
从山水体验升级,到“美食+旅游”新模式;从丰富多样的新“夜”态,到“高情绪密度” 的沉浸感……这个暑期,河南文旅市场进入“火热”模式,亮点纷呈。
在文旅新消费浪潮中,游客早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 “看风景” 模式,转而追求更具沉浸感、互动性的场景体验。
河南传统山水景区正经历从 “观光经济” 到 “体验经济”的转型。游客对自然景观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视觉欣赏,而是渴望通过亲水互动、轻极限运动等方式,获得多层次的旅游体验。
这种趋势背后,是游客对“情绪价值”的深度追求,既要清凉解暑,更要在山水间释放压力、获得情感共鸣。
河南的山水,是大自然赠予的避暑宝库。依托 “一河三山” 战略,全省形成了多层次的清凉资源体系。
黄河沿线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洛阳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水为媒,打造出 “亲水+生态” 的避暑空间;太行山脉的云台山、安阳太行大峡谷,凭借峡谷、瀑布、森林的立体组合,成为天然氧吧;伏牛山、鸡公山的森林秘境,则以 “动” 与 “静” 的双重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消夏避暑,不止于观光。今年暑期,云台山推出亲子戏水节,小寨沟浅滩化身 “卡皮巴拉的会客厅”,萌趣互动与清凉水战完美结合。景区还将轻极限运动融入山水,“瀑布飞拉达”让游客在垂直崖壁上感受飞流直下的震撼,将山水的 “可玩性” 推向极致。
从 “看山看水” 到 “玩水玩山”,河南正依托“一河三山”自然资源,通过新场景、新体验等沉浸式体验设计,将自然禀赋转化为情绪价值,让游客在亲水嬉山中获得多维度的清凉享受。
当下,“跟着美食去旅行”成为新趋势。越来越多地方特色美食受到游客喜爱,更多游客愿意通过美食感受当地特有的生活气息和人文魅力。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美食旅游课题组发布的《2024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数据显示,93.1%的受访者将体验美食视为旅游主要动机,59.3%的游客愿意主动了解目的地美食文化。
在前不久举办的“夏爽中原 老家河南”2025 河南美食之旅宣传推广活动上,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表示,河南是文化旅游大省,也是粮食大省,各地的美食小吃各具特色和魅力,河南完全有底蕴和潜力成为旅游美食大省。
“通过给美食融入更多的文化赋能,河南是一个能够打造众多美食消费场景的地方,比如‘餐秀’就是将演艺跟美食和文化的仪式感做融合,未来河南的美食旅游也是更有温度、更有善意的一种旅游体验。”葛磊说。
在开封夜市,灌汤包、杏仁茶,不再是简单的小吃,而是通过宋代市井场景复原、店小二的 “吆喝” 演绎,成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洛阳水席引入“餐秀” 模式,游客可穿着汉服品盛宴,每上一道菜就能欣赏到一个节目,表演形式涵盖古筝、古典舞等,让食客从 “饱腹” 升级为 “饱眼福”。
从舌尖到脚尖,老家河南正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不管是从漯河的食品工业旅游体验,还是到开封等地的夜市文化,“美食+文化+体验”旅游美食新模式正在形成。
夜间成为消暑纳凉的黄金时段,夜间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有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中高达60%的消费活动集中在夜间,旅游人均消费的贡献方面,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倍以上。河南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夜间经济赛道上异军突起。
“醉美·夜郑州”“古都夜八点·相约洛阳城”“夜开封·欢乐宋”“安阳洹河夜游”等夜间项目,通过科技光影、NPC 互动、非遗展演等手段,打造出 “有烟火气、有文化味、有沉浸感” 的夜间消费场景。
除了逛夜市,河南各地围绕夜经济纷纷推出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隋唐宫城区以“古都夜八点”品牌融合应天门光影秀、洛邑古城汉服巡游;南阳府衙夜经济集聚区依托千年府衙建筑,打造非遗市集与老字号餐饮长廊。
安阳殷墟的夜游,则以科技 “复活” 殷商文明。《洹溯·大邑商》演艺中,裸眼 3D、雾森技术与实景演出结合,游客在妇好鸮尊、司母辛鼎的光影中穿行,仿佛置身 3000 年前的殷商古都。而通过 “再现·大邑商” 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化身商王士兵,通过 VR、AR 技术完成历史任务,让考古不再是静态的展览,而是动态的参与。
葛磊表示,河南在夜间植入了很多高情绪密度的内容,包括很多的城市都在复兴自己的传统文化,把三国、唐宋等文化,通过演出、游戏、科技光影的方式,让夜间时段充满魅力和沉浸感。
这个暑期,总要回一趟河南吧!
老家河南用“新凉方”,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消夏避暑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