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喝饮料,相当于给水接种细菌,很多人都在做!

2025-08-13 08:04:00热点要闻3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下列已经拧开过瓶盖的饮料中,哪一个容易长出细菌等微生物?果汁矿泉水运动饮料奶茶纯茶答案就是:全都容易滋生微生物!想必不少朋友看到这里会疑惑含糖含奶的饮料,有营养的东西人喜欢,细菌自然也喜欢但矿泉水和茶这类饮品也会滋生微生物吗?眼下正值酷暑微...

下列已经拧开过瓶盖的饮料中,

哪一个容易长出细菌等微生物?

果汁

矿泉水

运动饮料

奶茶

纯茶

答案就是:

全都容易滋生微生物!

想必不少朋友看到这里会疑惑

含糖含奶的饮料,有营养的东西

人喜欢,细菌自然也喜欢

但矿泉水和茶这类饮品

也会滋生微生物吗?

眼下正值酷暑

微生物活跃

咱们就来看看哪些饮料容易变质

以及让饮料变质的 “雷区”

你踩了几个

饮料变“王招菌”,白水和茶也难免

先来看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采购了多种瓶装饮料,具体清单如下:

3种碳酸饮料:

可乐、无果汁汽水、含果汁汽水

2种含乳饮料:

奶茶、牛奶咖啡

3种果汁:

橙汁、苹果汁、番茄汁

3种运动饮料:

糖度4.5、糖度6.7、糖度7.8*

4种茶饮料:

红茶、绿茶、乌龙茶、混合茶

矿泉水

*糖度(Brix)是饮料指标的常用单位。糖度为1,代表与1克蔗糖溶于100克溶液产生的折光率相当的浓度。

实验的第一组:“倒一半组”

研究人员将饮料开盖后倒出一半,拧紧盖子放在常温下。之后在第1天、第3天、第6天、第14天,分别检测饮料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结果显示,多数饮料中都发现了微生物,最让人意外的是,矿泉水和茶饮料中也检测出了微生物!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不经意间就大口喝下了细菌 “培养基” 。

实验的第二组:“喝一半组”

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打开饮料、嘴对着瓶口喝掉一半,再拧上盖子放置在常温中,并用同样的方式测定微生物。

结果显示,和“倒一半组”相比,“喝一半组”饮料更容易检出微生物,而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变多。

不少饮料在放置的第3天

菌落数量就比第1天多了许多

甚至接近峰值

“喝一半组”中微生物检出率

最高的几种饮料

依次是奶茶、混合茶

牛奶咖啡/乌龙茶、矿泉水

番茄汁/绿茶

有这些“体质”的饮料,更招菌!

开盖后的含乳含糖饮料容易滋生细菌

这个很多人都知道

那白水和纯茶变质的原因呢?

事实上,除了营养

还有很多条件

都会让饮料更容易变成“细菌水”

1

有营养

微生物也是生命体,同样需要“进食”。和用香精色素调制的饮料相比,添加了果汁、糖、牛奶、椰奶等原料的饮料富含多种营养,更是细菌、霉菌等微生物 “安家落户”、繁殖后代的理想环境。

补充个冷知识:营养含量高低,和滋生微生物的风险及速度没啥必然关系——也就是说,低糖饮料中的微生物,不一定比高糖饮料中的长得慢,毕竟微生物个头很小,一点点糖就足够它们“吃饱”了。

回到上文中的疑问,为什么矿泉水放久了也会长微生物?

这是因为矿泉水中依然有少量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物质和碳酸盐,对于一些微生物来说,已经足够吃喝和繁殖了。

2

pH值不够低

大多数食品中的致病菌,都不喜欢pH值小于4.6的环境,所以相比pH值低的饮料,pH值中性或偏高的饮料更欢迎微生物。

我们常喝的饮料中,汽水、运动饮料、大部分果汁,pH值都小于4.6,单论pH值的话长菌风险不那么高;甜甜的热带水果果汁、茶饮料、绿豆汤、薏米水、奶茶等,pH值一般高于4.6,在pH值上属于“招菌”体质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 pH值低就能完全阻止微生物生长!一些耐酸的微生物可以在偏酸的汽水、果汁中生长,好在它们大多只会导致饮料浑浊、产生异味、变色等,一般不会致病。

3

没气泡

加入二氧化碳后,饮料的抑菌能力会提升。

因为二氧化碳的加入降低了饮料和饮料瓶中的含氧量,直接“拒绝”了许多需要氧气的微生物;二氧化碳溶于水变成碳酸,降低了饮料的pH值;充气形成的高压环境也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所以,相比充入二氧化碳的碳酸饮料,没气泡的饮料更容易长微生物一些。此前的实验可看出,可乐的养菌能力也比较低。

4

放在室温中

室温养菌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不少小伙伴夏天喜欢在家煮一锅绿豆汤,但是只过了一段时间,绿豆汤就变质了,这就和温度有关。

绿豆汤煮好后温度高达100摄氏度,等到浓稠的绿豆汤降到适宜温度,又因为它营养丰富、pH值比较高,在喝之前,已经给了大量的时机让微生物“钻”进去“搞破坏”了。

对嘴喝饮料,微生物污染概率更高!

试验还表明,不同饮用方式给饮料带来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也不同。

试验测试发现,直接对嘴喝的饮料,51%的样本被检出瓶中剩余饮料里有微生物生长,主要是口腔微生物群(比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而倒出来喝的饮料,只有18%的样本被检出剩余饮料中有微生物生长,主要是环境微生物,比如霉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晓蒙分析,这说明对嘴喝的饮用方式会使饮料污染概率更高。

试验中,大部分对嘴直接饮用后的剩余饮料中都发现了白色念珠菌,而在对嘴直接饮用的加奶红茶、加奶咖啡、混合茶、矿泉水、乌龙茶和加果汁的苏打水中,还发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毒毒株,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的产毒菌株。

吴晓蒙介绍说,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感染,但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白色念珠菌可能侵入血液或器官,导致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分泌多种肠毒素,这些毒素可以引发急性胃肠炎、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蜡状芽孢杆菌可以分泌一种呕吐毒素和多种肠毒素,引发呕吐、腹痛、腹泻。

4句话帮你夏日喝水不闹肚子

开瓶后饮用的各种饮料,包括矿泉水,即使瓶盖拧得再紧,在室温25℃下放置,饮料中的微生物都会猛烈繁殖。而在4℃的冰箱贮藏虽然相对安全,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所以,夏日喝水不闹肚子,一定要记住这四句话。

避免饮料变质的最佳办法是一次喝完。

一次喝不完?倒进杯子里喝,或者买小瓶装。

现做的奶茶、果茶、养生水,最好是密封冷藏保存,而且要尽快喝完,一般情况下,饮用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开盖放了3天的饮料,直接扔掉!

聚焦——健康谣言粉碎机

腹泻有清肠作用,暂时不要进食,是真的吗?

答案是错误的!

有人说“腹泻可以将感染的病原体排出体外,有清肠作用,所以得了肠道传染病暂时先不要进食”,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患肠道传染病会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说明我们的肠道正在“战斗”以清除病原体,所以腹泻确实是机体清除病原体和毒素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完全禁食的做法并不可取。

这是因为机体通过腹泻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同时会流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完全禁食,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儿童、老年人或体弱者更可能出现重度脱水、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等问题。

因此,出现腹泻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和含电解质的功能性饮品;同时根据病情轻重适量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避免生冷、刺激、油腻食物。腹泻时科学的饮食管理,才更有利于身体恢复。

痛风“不痛就不需要吃药”,是真的吗?

答案是错误的!

有的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剧烈,往往会引起重视,但在急性期缓解后,就不再坚持治疗,或者不规律检测血尿酸,这是错误的。在痛风发作的间歇期或者慢性关节炎期,仍需要坚持用药、控制尿酸水平。

痛风治疗要坚持“双达标”:一是症状要达标,即关节不疼;二是指标要达标,即血尿酸水平要达标,这样才能减少痛风反复发作的次数。如果血尿酸水平不能处于达标的状态,关节疼痛就会反复发作,还会对全身多系统造成危害。

通常情况下,痛风患者单单通过饮食控制,很难让血尿酸水平达标,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副作用,让身体更加获益。

来源:科普中国、工人日报、北京发布、健康中国、幸福福田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