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吃碱钙,能生儿子”?千万别信!

2025-08-14 18:48:17热点要闻0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备孕吃碱钙能生儿子”最近在社交平台上非常流行一种保健品“碱钙”,主要针对人群是正在备孕的夫妻,宣称“备孕吃碱钙能生儿子”。流言分析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胎儿的性别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酸碱体质”也早就被科学证实是一个骗局。...

“备孕吃碱钙能生儿子”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非常流行一种保健品“碱钙”,主要针对人群是正在备孕的夫妻,宣称“备孕吃碱钙能生儿子”。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胎儿的性别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酸碱体质”也早就被科学证实是一个骗局。人体的不同部位虽然有不同的酸碱度,但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轻易被饮食影响。

对于女性,如果使用碱性液体冲洗阴道,虽然可以暂时让阴道环境处于碱性状态,但很快会恢复到原来的酸性状态。盲目改变阴道的酸碱环境不仅不能帮助备孕女性筛选胎儿性别,反而有破坏阴道酸碱平衡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

你听说过“碱钙”吗?最近这种保健品在社交平台上非常流行,是一些备孕人群为了“确保生出男孩”,用来“调理”出“碱性体质”的补充剂。

在碱钙的话题下,除了有潜在用户们口口相传之外,还有不少“过来人”声称“亲测有效”。某些社媒账号和网购平台的商品详情页更是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整套的传奇故事和“科学”理论。

图片来自某网购平台产品页面

那么,撇开道德争议不谈,“酸钙”、“碱钙”真的有用吗?人体真的可以调理出所谓的“酸碱体质”来操纵胎儿的性别吗?其实这套谣言由来已久,今天让我们针对这个话题较一次真。

“酸碱体质”?

一个古老的骗局

你可能也听说过“酸碱体质”的概念,大意是说人的体质会受到食物的影响而变得“偏酸”或者“偏碱”,而人体的酸碱性又和多种疾病,乃至胎儿的性别有密切的关联。

这一理论较早可以追溯到 1912 年 Sherman H 等人[1]提出的假说,假说认为蔬菜水果为“碱性食物”,蛋白质类食物为“酸性食物”,人们应该多摄入蔬菜水果、少摄入蛋白质以提高身体的“碱负荷”,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或许是通俗易懂、可执行性高的缘故,像这样用饮食调节身体酸碱度的说辞流传甚广。无数的商家、“养生专家”以类似的理论为依据推销着碱性饮料、碱性食谱等饮食的健康概念,其中贡献最大的应该是号称“碱性饮食之父”的畅销书作者Robert O Young。他自称医学博士,所撰写的《酸碱奇迹》系列丛书被翻译成 18 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 400 万册。书中倡导的碱性饮食学说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和治病理念[2,3]。

然而,随着人们对于人体的了解逐渐深入,“酸碱体质”的理论其实早就受到了颠覆性的质疑。

学过基础生理知识的都知道,人体的正常运转依赖着体内各种各样的理化反应。而为了保证那些理化反应能顺利进行,人体的温度、酸碱度、各组织的渗透压等理化参数都各自被调控在严格的范围内。

信任“酸碱体质”理论的人或许幻想着长期“碱性饮食”就能让身体“碱化”。其实,人体的不同部位虽然有不同的酸碱度,但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轻易被饮食影响。即便是直接接触食物的胃,正常情况下也总维持着pH 约为 2.0的强酸环境,虽然食物的进入可以短暂升高胃内的 pH 值,但健康的胃很快就能用胃酸将酸碱度拉回去[4]。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 [4],红色曲线显示健康成年人进食后胃部的 pH 值短暂升高,60 分钟左右时恢复到 2 以下

而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则更为稳定,比如说,血浆的酸碱度就只在 7.35~7.45 这一极窄的范围内波动(胎儿7.25-7.35),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就变成了“碱中毒”或者“酸中毒”,和正常范围产生零点几的差值就可导致明显的不适和严重的后果。这样精密调控的系统,怎么会被日常饮食轻易打乱呢?

科学研究还提供了更扎实的证据。2016 年的一项系统性评价[5]检索了 8278 条与碱性饮食有关的文献,结果发现严格的随机试验条件下,碱性饮食仅使全身 pH 值改变了 0.014 个单位,而尿液 pH 值提高了 1.02 个单位。美国癌症研究所和加拿大癌症协会的观点是:人体严格调节全身pH 值,食物只会影响尿液pH 值,并不会影响身体的酸碱度。

所以,用饮食调节“酸碱体质”只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并不能真的实现。正相反,如果真有那样的食物,反倒值得我们担心了。倒是那位号称“碱性饮食之父”的Robert O Young,在鼓吹“碱性饮食治百病”多年后,于 2017 年因“无证行医”被告上法庭,当庭承认博士文凭是买来的,自己其实根本不是医生。他因此锒铛入狱,那些因为听信他的酸碱理论而耽误正规治疗的患者也获得了巨额赔偿,遗憾的是很多人蒙受的健康损失已无法逆转,一些受害者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3]。

不同酸碱度能筛选精子性别?

不存在的

回到本文“酸女碱男”的主题上,口服钙剂调理“酸碱体质”并不是唯一的套路。那些贩卖“酸钙”、“碱钙”的商家做戏做全套,销售钙剂的同时还搭配了对应的酸性和碱性阴道凝胶,声称内外结合效果会更确切。

所以,仅仅拆穿“酸碱体质”的谎言,很多人肯定还没服气——就算体质不能改变,那改变阴道环境的酸碱度筛选精子的性别难道也是假的吗?

嗯,也是假的。

这个谣言同样并非空穴来风,它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妇产科医生LandrumB. Shettles。和Robert O Young那个神棍不同,Shettles 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仅是个正经的医学博士,而且对于生殖医学领域的体外受精技术作出过重要贡献[6]。

1960 年,Shettles 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研究[7]声称含有 Y 染色体和 X 染色体的精子形态显著不同,Y 精子的头部明显小于 X 精子。次年,Shettles 又在一个妇产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受孕与出生性别比例”的综述[8],其中引用前文研究的结论,声称 Y 精子头部更小,游动更快,所以“自然的碱性环境下”Y 精子更容易到达卵细胞完成受精,而如果酸化阴道环境,更耐受酸性环境的 X 精子就会胜出。因此,控制宫颈粘液的酸碱性就能控制受精卵的性别。Shettles 还根据这个理论总结出了生男生女各自应该选择的排卵期同房时间窗。由此,以酸碱环境控制胎儿性别的“Shettles理论”诞生了。

在学术期刊和 Shettles 身份光环的双重加持下,这个说法流毒甚广,不仅被无数人当成生子/女秘方,也为无数贩卖相关产品的投机商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Shettles 理论立足的基础其实早就被多项研究彻底推翻了。

早在 1976 年,就有一项研究[9]驳斥了 Shettles 的主张。研究者将人类精子分别置于pH 值为 5.2 和 8.0 的缓冲液中,37℃ 下观察 11 个小时,结果携带 X 和 Y染色体的精子存活率并没有区别。

2006 年,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还特别发布了一篇勘误文章[10],文章直言不讳地将 Shettles 理论称为“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同时引用已有的研究指出:成熟精子也好,未成熟精子也好,它们的 X 和 Y 精子均不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基于公牛精子的研究也发现 Y 精子并未比 X 精子速度更快。

而 2017 的一项基于人类精子[11]的研究更是直接否定了“碱性有利于 Y 精子”的论调。该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X 和 Y 精子的活力都会下降,但和相对中性的环境相比,碱性环境下Y精子的活力还会下降得更快。

培育三天后,精子的活力均低于初始值,Y精子的活力均低于X精子,pH8.5环境下的Y精子活力降低更显著。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1]

所以,所谓的“碱性生男,酸性生女”,也只是一个早就被医学界证伪的错误观念,只有想利用它兜售产品的商家才会将其奉为圭臬。盲目改变阴道的酸碱环境不仅不能帮助备孕女性筛选胎儿性别,反而有破坏阴道酸碱平衡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

当然,讲再多道理,也还是会有人按捺不住“不妨一试”的心。客观来说,能获得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许可,在正规途径上架销售的功能性食品、药品,在按说明书使用的前提下一般不至于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而上架碱钙产品的各网购平台,大多也强调了不能保证 100% 的成功率,从一开始就撇清了责任。说到底,消费者不过是花费相对高昂的价格买了几瓶低剂量的钙片和几支润滑剂而已,虽然不能帮助实现期待,却也不会造成额外的损失。只希望不要有人在酸碱理论的蛊惑下,想出别的什么另辟蹊径的狠招来折腾自己,那本文也就算写得有价值了。

照“谣”镜

类似“吃碱钙能生儿子”的“酸碱体质”谣言是一类非常经典的谣言,过往还有“喝弱碱性矿泉水有助于生儿子”。分辨这类谣言,一个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医学和生理学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判断某些说法是否违背科学常识。再就是,有些谣言可能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而编造的。如果某个说法与某种商品的销售密切相关,需要特别谨慎。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是,有些人需要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