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年三伏天宣告结束
但河南“热”情不减
一直到23日
我省大部仍以晴热天气为主
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未来一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省多地将有持续性高温天气。河南省气象台2025年8月19日9时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8月19日至20日,我省将持续高温天气,全省大部最高气温在37℃以上,其中南阳中东部、信阳中部、驻马店西部和北部、平顶山东部、许昌中南部、漯河、周口、三门峡北部、洛阳东北部、郑州北部、开封北部、商丘南部、焦作中部、新乡西部部分县(市、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上述地区请注意防范,相邻县(市、区)也需关注。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能源保供等措施。
2.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
3.开放避暑纳凉点,供居民和户外工作者纳凉休息。
4.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高风险群体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5.机动车驾驶人员提前检查胎压、油液,车内勿放香水、打火机、充电宝等易燃易爆物品。
6.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7.加强危险化学品储罐、仓库、压力管道等监管,防止引发事故。
河南省气象局8月19日9时发布《重要天气预警报告》(高温预警IV级)。河南省气象局决定自8月19日9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IV级应急响应。
空气湿度大,闷热感明显
今天白天随着阳光的出现,我省空气相对湿度有所下降,但11时大部地区的空气湿度仍超过50%,闷热感明显。同时,未来五天除西部山区外,其他大部地区最低气温也在25~29℃之间,暑热全天无休。
为何出伏反倒更热?“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变得更为频繁、更为剧烈。”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解释道。
他指出,虽然说北方气候已经“南方化”还为时过早,但我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增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是明确的趋势。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与天气、气候或水患有关的灾害数量在50年间增加了5倍,而2024年中国的气候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最高。
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天气
预计今后三天,我省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局部有阵雨、雷阵雨天气,由于近期大气有不稳定能量堆积,易激发强对流天气,要特别注意防范局部短时强降水!
河南发布高温天气防范应对风险提示
为减少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提示各地各部门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全力做好高温天气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一、强化监测预警与部门联动响应
各地、各相关单位需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会商研判,依据天气变化迅速启动预案,落实科学有效的防暑降温举措,全面做好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气象部门要着力提升天气监测、分析和预报能力,及时准确发布天气预报及高温预警信号,必要时增加预报频次,为重点行业安全运营提供精准气象服务支撑。通信部门要第一时间向公众传播气象预警预报信息。
二、确保民生能源供应稳定可靠
能源、电力、市政等部门应全力保障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等基本生活需求。加强应急值班值守,配齐抢修抢险力量,对发现的问题或接报的紧急情况,要立即组织排查处置和快速抢修,坚决杜绝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事件的发生。
三、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有序
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要强化各类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尤其要加大“两客一危”及城市公交等关键车辆的检查力度,严格落实预防车辆自燃的措施和高温时段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相关规定。
四、加强公共卫生与特殊群体防护
卫生健康部门要重点做好高温健康防护,增强医疗机构急诊力量,提升中暑患者的诊疗能力,并做好因高温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
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妥善做好军训期间新生的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安排或暂停户外活动,加强暑期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民政部门需指导督促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等机构落实好防暑降温措施,严防服务对象中暑,并做好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
五、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文化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旅行社的安全管理,做好客流引导,必要时果断采取限流或临时关闭游乐设施措施。
农业农村部门需密切监控旱情与土壤墒情,指导农业从业者避开高温时段进行田间作业,积极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林业部门要着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火险预警监测,加大巡查防护密度,关心关爱一线护林人员,落实其防暑措施。
消防部门应针对高温期火灾特点,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强化执勤战备,做好灭火救援准备。重点纠治违规用火用电、占用堵塞消防安全通道、违规使用瓶装液化气等问题。
应急管理部门要优化部署前置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高温引发的灾害事故,能够快速响应、科学高效处置。
六、加强公众安全提示与特殊群体关爱
广大市民朋友应重视居家消防安全,检查电气线路及设备负荷,预防因超负荷用电等引发火灾,驾车出行前请仔细检查车辆轮胎气压、油液状况等,车内切勿放置香水、打火机、充电宝等易燃易爆物品,严防高温引发事故。
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暑降温,高温时段尽量避免外出,防范中暑及热射病风险。
来源:河南气象、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大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