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曝光!上海4大网红奶茶回应:天然带入且合规

2025-08-27 11:24:31热点要闻5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8月25日,一家媒体公布的检测结果将众多主流茶饮品牌送上“风口浪尖”。该媒体称其送检专业机构的8款品牌茶饮产品有5款检出了反式脂肪酸,分别为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奈雪的金色山脉珍珠奶茶、茉莉奶白的栀子奶白、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爷爷不泡茶的...

8月25日,一家媒体公布的检测结果将众多主流茶饮品牌送上“风口浪尖”。

该媒体称其送检专业机构的8款品牌茶饮产品有5款检出了反式脂肪酸,分别为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奈雪的金色山脉珍珠奶茶、茉莉奶白的栀子奶白、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爷爷不泡茶的空山栀子。

这些产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从11.7毫克/100克至113毫克/100克不等,其中,含量居首的是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为113毫克/100克。

因此,这些品牌对外宣传“0奶精”“天然”“健康”的合理性受到质疑。

8月26日,就相关检测结果,喜茶、奈雪、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等相关茶饮品牌均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作出回应,称其被检测产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被抽检的8款茶饮。

微量可标称“零反式脂肪酸”

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里有一个专业术语叫“0”界限值,反式脂肪酸的“0”界限值为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不超过0.3克。

也就是说,当一款饮料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0.3克/100克或0.3克/100毫升时,就可以标称“零(0)反式脂肪酸”“无反式脂肪酸”等。

如果相关检测结果是客观正确的,那么检出反式脂肪酸的这5款茶饮符合上述标准,可以标称“零(0)反式脂肪酸”。

不考虑茶饮所含其他物质含量的前提下,目前没有规定或标准禁止相关品牌宣称这些产品是“天然”“健康”的。仅凭检出反式脂肪酸这一点,就质疑相关产品,有失严谨。

为什么国家标准会允许含有一定量反式脂肪酸的产品宣称“零(0)反式脂肪酸”?这是因为有些产品的原料会自带反式脂肪酸。

公开资料显示,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普遍存在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肉和乳汁中,由动物胃中的细菌自然产生。牛肉、羊肉和全脂牛奶、黄油中都含有少量天然反式脂肪。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乳及乳制品中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83克/100克。

喜茶方面表示,此次检出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正是由于相关产品使用了真奶原料,属于天然带入,但考虑到合规性,一直对奶类原料的反式脂肪等物质的含量进行严格检测和管控。

此外,将普通的液态植物油(不饱和脂肪)与氢气反应,使其变为半固态或固态的脂肪,延长食品保质期、增加口感的酥脆或润滑感,即食品工业里的氢化工艺,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这种工业来源的反式脂肪酸普遍存在于氢化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食品原料中。

偶尔多喝几杯不要紧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天然来源还是工业来源,只要含量符合相关规定或标准,都是可以正常生产销售和食用的。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表示,检出反式脂肪酸不等于有问题,脱离剂量谈法律和食品安全风险,有误导公众之嫌。

如果“检出反式脂肪酸就有问题”,那么大家就不要喝牛奶、吃黄油面包了,毕竟,0.83克/100克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已达到此次喜茶相关产品的7.3倍。

那么,吃多少反式脂肪酸会有风险?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牛奶等食品中天然含有反式脂肪酸,只要不是大量摄入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健康风险很低,大家不用“谈脂色变”。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限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以下,对于一个每日需要摄入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来说,这大约相当于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超过2.2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超过2克。

以一杯宣称“不含反式脂肪酸”的500毫升奶茶为例,假设其反式脂肪酸含量“顶格”,为0.3克/100毫升,那么一天喝一杯,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会超出权威的推荐限值。

如果一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全部来自喜茶被检测的那款500毫升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那么一天喝3杯同款也没有超出权威的推荐限值。

由于是推荐、建议的限值,所以偶尔多喝几杯也不用担心风险,别一直超量摄入就行。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消费量大的液态乳反式脂肪平均含量很低。

警惕行业贩卖消费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消费者对反式脂肪酸的存在表示焦虑、恐慌,对于“零反式脂肪酸”的极致追求反而引导食品行业“剑走偏锋”,用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极低的人工原料替代天然原料,从而迎合消费潮流、降低违规风险。

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氢化植物油等食用油脂制品中的反式脂肪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还出现了使用非氢化工艺的油脂制品,使得眼下很多氢化植物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产品所含的反式脂肪大幅下降,甚至可以标称含量为“零”。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追根溯源是因为这些人工原料“更安全”,且成本更低,一些经营者为追求更多利润,贩卖消费焦虑,诱导消费者追逐“零反式脂肪酸”产品,甚至鼓吹“天然的更不可控”,这种现象需要引起警惕。

只要符合规定且摄入量合理,不用纠结原料是否天然。乳业专家宋亮指出,检测出微量的反式脂肪酸不应当是评判一个产品好坏的标准,如果茶饮产品因为坚持使用真奶原料带入了天然的反式脂肪而遭指责,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记者发稿时,部分涉事茶饮品牌表示将保留追究相关方面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检测结果显示蜜雪冰城的珍珠奶茶未检出反式脂肪酸。

今年初,被“冰勃朗”测评事件波及的霸王茶姬公开伯牙绝弦的成分。近年来,茶饮品牌多次陷入反式脂肪酸风波,基本都是“脱离剂量谈毒性”的“抹黑”套路。基于真实客观依据的监督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但“抹黑”只会摧毁行业,让消费者深陷“不讲科学和理性”的焦虑。

判断“健康度”有权威工具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判断一杯茶饮的“健康度”,其实有现成的权威工具。

去年,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为现制饮料增加营养选择标识的城市,在上海市疾控中心指导下,多家茶饮经营者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

比如,A级和B级饮料的反式脂肪含量不得超过0.3克/100毫升;C级和D级饮料的反式脂肪含量超过0.3克/100毫升。查看营养选择标识,消费者就能对“健康度”有一个直观的判断,在口味和健康的博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去年,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杭州乐源成为首批上海“营养选择”标识试点。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