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间,寒武纪发布了一份震惊市场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在半年报发布后的最新交易日,寒武纪股价一度冲破1400元/关口,股价直逼茅台。
寒武纪实现首个半年度盈利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3亿元,均实现了扭亏为盈。
要知道,这是寒武纪自上市以来第一次在半年报层面上实现盈利。而这对于这家常年被冠以“高投入、难盈利”标签的芯片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分水岭。
对于净利润的扭亏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系本期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所致。
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公司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营业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
此外,公司半年报提到,公司保持了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1%。
虽然研发费用率因收入基数扩大而下降至15.85%,但绝对金额并未缩水。换句话说,公司在加速商业化的同时,并没有停止砸钱搞研发。
股价一路狂飙,直逼茅台
如果说半年报让寒武纪在基本面上迎来转折,那么资本市场的反馈则更加火热。
就在财报披露前一日,公司股价单日飙升11.40%,收盘价来到1384.93元/股,成为A股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高价股。
更让人咋舌的是寒武纪这波上涨的斜率。
7月22日股价还不到600元,7月底才站上600元关口。进入8月后,走势便开启狂飙模式,12日涨停,14日突破900元,19日盘中短暂摸到千元,20日则正式收在千元上方,22日直接跨过1200元大关。
截至记者发稿,贵州茅台当日最高价为1484.93元/股,而寒武纪股价最高冲到1438.00元/股,跻身千元股俱乐部和贵州茅台并肩而立。
千元股在A股市场极度稀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茅台几乎是独苗。如今寒武纪杀入其中,自然引发市场热议。而寒武纪股价的持续狂奔,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AI算力赛道的集体押注。
牛散浮盈过50亿,机构抱团加码
股价的飙升,自然带来了一些“造富神话”。
以超级牛散“章盟主”章建平为例,他在2024年底就已现身寒武纪前十大股东,持股533.88万股。今年一季度又加仓74.75万股。按最新股价算,持仓市值接近81亿元。
而按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寒武纪的股价均价分别测算买入成本,其成本大约在3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若其至今没有卖出寒武纪,则至今浮盈已经超过50亿元。这一战绩,让市场再次见识到“章盟主”的敏锐眼光。
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陈天石的财富也迎来跃升。手握1.20亿股的他,随着寒武纪股价不断突破新高,其身家也成功突破1500亿元,成为资本市场最具代表性的“85后”新贵。
机构的动作同样不容忽视。截至2025年6月末,共有413家机构持有寒武纪,合计持股1.85亿,累计市值达1110.40亿。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夏上证50ETF、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等在二季度大举增持,收益同样不菲。
业绩的转折、股价的狂奔、资金的扎堆,让寒武纪站在了聚光灯下。但热闹之外,市场同样关心,高光流量之后,寒武纪的股价能不能撑得住?
业内人士认为,AI芯片是典型的高投入、高竞争行业,国际巨头环伺,产品迭代又极快。寒武纪能否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将商业化规模转化为长期稳定的业绩,是下一个必须回答的考题。
不过,不可否认,AI浪潮仍在继续奔涌。从大模型训练到终端应用,算力需求几乎没有上限。寒武纪凭借现有的技术储备和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短期内占据了有利位置。未来,能否从“高价股”过渡为“高价值股”,或将决定它能否长期稳坐AI芯片龙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