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恶性肿瘤每1.5分钟就有一人确诊!医生提醒

2025-08-29 07:13:22热点要闻9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最新数据显示肠癌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高发肿瘤相当于每1.5分钟就有一人确诊通常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很多人并未意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体表现如便秘、腹泻、腹痛、便血等其实是肠癌发出的早期信号结直肠癌的发生并非偶然这4个习惯正在"喂养&q...

最新数据显示

肠癌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高发肿瘤

相当于每1.5分钟就有一人确诊

通常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很多人并未意识到

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体表现

如便秘、腹泻、腹痛、便血等

其实是肠癌发出的早期信号

结直肠癌的发生并非偶然

这4个习惯

正在"喂养"肠道癌细胞

你中招了吗?

01

关注身体的预警信号

肠癌早期症状隐蔽,但并非无迹可寻。

大便异常

(一)大便习惯改变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如连续3天腹泻后,突然3天便秘;

排便不尽感,如厕后仍觉"没排干净",或有排便困难、费力的情况;

排便频率突变,如原本每天1次,突然变为3天1次或1天3次。

(二)大便性状改变

形状变细,如铅笔状、扁条状;

表面附着黏液、脓液或血液;

长期不成形,非腹泻状态下的稀软便。

突然便血

便血是肠癌的一个重要表现,正常的大便颜色为棕褐色,若出现暗红色血便,应警惕肠癌。

【痔疮与肠癌便血区别】

痔疮便血特征:

痔疮发作出血多为便后滴鲜血,鲜红且无其他异常情况时,多数情况下情况相对不严重。

肠癌便血特征:

直肠癌便血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大便性状改变、“里急后重”(总想排便但解不干净)、便血中混有黏液等,与痔疮便血有明显区别。

此外,结直肠癌晚期可能出现肠道梗阻。

腹痛腹胀

早期为隐痛或胀痛(饭后加重),疼痛部位相对固定。

随着病情的发展,腹痛和腹胀会逐渐加剧。到了晚期,腹胀可能更为明显,这往往提示肿瘤体积增大,肠道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体重下降

在没有刻意节食、运动或患有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02

这4个习惯

正在"喂养"肠道癌细胞

无肉不欢

长期只吃肉、不吃菜是结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虽然肉类能为我们提供必要的蛋白质和脂肪,维持营养均衡,但如果过度摄入红肉(如猪、牛、羊等)和加工类肉制品(如香肠、火腿等),同时缺乏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就会打破肠道内的微妙平衡。

高纤维食物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畅通。而只吃肉不吃菜,会使肠道蠕动减慢,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害物质更容易攻击肠道黏膜。

此外,红肉中的铁离子非常活跃,过度摄入会导致肠道内活性氧生成增加,破坏黏膜屏障,引发局部炎症。加工肉和油炸、高温处理后的红肉更是“雪上加霜”,不仅会加剧过氧化反应,还会产生致癌物。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会破坏肠道黏膜细胞DNA的稳定性,使细胞复制出现错误,正常的黏膜逐渐演变成息肉,最终可能发展为癌症。

因此,保持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肉类和高纤维食物,对预防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吸烟饮酒

吸烟:烟草中的多环芳烃、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直接破坏肠道黏膜DNA稳定性,增加基因突变风险。

饮酒:酒精(尤其是大量饮用)会刺激肠道黏膜充血,降低局部免疫力,男性肠癌风险比女性高30%。

久坐不动

久坐时,肠道蠕动速度比正常活动时减慢约30%,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毒素与黏膜接触时间增加,息肉、癌变风险随之上升。

熬夜成瘾

长期熬夜会破坏人体生物钟,导致:

肠道菌群失衡(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殖);

黏膜修复功能下降(夜间是肠道自我修复的黄金期);

间接诱发"报复性饮食"(熬夜时易摄入高脂高糖食物)。

数据显示,长期熬夜者肠息肉发生率比规律作息者高40%,而息肉正是肠癌的“前奏”。

03

早诊早治

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肠癌是少数可通过筛查显著降低死亡率的癌症。

粪便检查

(一)便潜血检测

便潜血检测是粪便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也是早期筛查直肠癌的常用方法。

在肠癌发生的早期,肿瘤可能仅仅表现为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微小病灶,此时肿瘤表面仅有少量的渗血,这些出血非常细微,肉眼无法察觉,但便潜血检测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隐藏的信号。

便潜血检测对于癌变的早期提示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当肿瘤发展到一定大小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便血,而便潜血检测能在肿瘤还处于较小阶段(可能仅为两个细胞、三个细胞,直径一毫米两毫米左右)时就发现隐性出血,从而实现早期预警。

建议: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便潜血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需要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在进行便潜血检测前,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动物血、红肉、铁剂等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食物,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基因检测

通过检测大便里面的遗传物质,即对大便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分析是否存在与肠癌相关的基因突变。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能够为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很好的提示。

基因检测适合有肠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病)、既往发现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便潜血反复阳性以及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精准锁定高风险人群,为后续的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

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发现息肉、溃疡等病变并取活检。建议:

40岁以上无筛查史者,首次肠镜检查;

若结果正常且无高危因素和症状,每10年复查1次;

若发现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需根据病理结果缩短复查间隔,每年检查一次。

04

吃动平衡

守护肠道健康

饮食

减少红肉(每日<100克)、加工肉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燕麦、花椰菜、苹果);

避免高油高糖、油炸食品。

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作息

建议23:00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减少熬夜。

排便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如晨起后);

避免如厕时看手机(减少直肠敏感性下降)。

心态

胃肠道是一个非常脆弱、敏感且多愁善感的脏器,它的健康与我们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肠道受众多植物神经支配,长期处于紧张、高压力状态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会引发一系列病变,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这些病变会对胃肠健康产生多层面的不良影响。

因此,保持心情愉快和放松的心态,对于维护肠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尽量避免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运动、冥想、与朋友交流等,以平和的心态呵护肠道健康。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