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起床先打十几个喷嚏,一看日历立秋了,比天气预报还准!”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
立秋过后,各大医院耳鼻喉科、针灸科因过敏性鼻炎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姚卫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门诊量较平时增加一倍以上,其中儿童患者尤为显著。
立秋鼻炎高发,三大“元凶”是主因
姚卫杰指出,过敏性鼻炎在春季和立秋后形成两个明显的高峰期。立秋后之所以高发,“和受凉感冒有很大关联。”
“立了秋,凉飕飕”,昼夜温差显著增大,易引发感冒。感冒后身体状态改变,易诱发或加重鼻炎。
此外,过敏性鼻炎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过敏原接触。姚卫杰指出,立秋后,蒿草花粉进入盛期,其他花粉、粉尘及飘浮物激增,且秋季空气干燥、风力增大,使得粉尘、花粉等过敏原更易扩散飘浮,加重鼻炎症状。
警惕并发症,擤鼻有讲究
姚卫杰介绍,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清水涕、阵发喷嚏、鼻痒。他特别提醒关注并发症:“长期鼻炎可致鼻甲肥大、鼻窦炎,儿童患者更需警惕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甚至诱发中耳炎或抽动症。”
他分享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一名儿童因过敏性鼻炎长期鼻塞、爱用力捏住双鼻擤鼻涕,最终导致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家长是发现孩子看电视声音开得很大才引起重视。”姚卫杰强调,中耳炎若发展为“胶耳”,可能造成难以恢复的听力损伤。
鼻炎难“断根”,中医重“固本”调体质
“中医认为鼻炎是‘本虚标实’。‘本虚’指肺脾肾失调、正气不足;‘标实’是表现,即风寒、异气(过敏原)等外邪侵袭引发的症候。”姚卫杰解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他强调,中医的核心优势在于“固本”,即注重体质调理。通过中药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清除虚热等方法,改善人体“本虚”状态,能够从整体上缓解易感冒、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体质问题。体质改善后,鼻部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减少复发频率。
“我们提倡‘针灸为先导,中药固其本’。”姚卫杰通过“三穴五针”法,针刺迎香(双)、印堂、下关(双),缓解鼻塞、喷嚏等症状,深受患者认可。
他坦言,医学上没有“除根”一说,鼻炎的治疗目标在于“少复发、复发时症状大大减轻、不影响生活和休息”。
“不要光看鼻子症状,一定要看全身体质!”姚卫杰反复强调,“体质改善了,鼻子症状自然就改善了。”
日常防护四要点:预防重于治疗
鼻炎患者日常如何防护?姚卫杰给出实用建议:
1.鼻炎操:搓热鼻翼两旁,从迎香到上迎香,5~10分钟。“鼻炎多‘得温则解’,必须搓热才有效。”
2.泡脚方:荆芥、白芷、薄荷各10~15克煮水泡脚。睡前泡至微汗,泡后立即休息避风。
3.饮食调整:鼻炎患者应慎食冷饮、甜食、肥腻。“冷饮伤阳,甜食肥甘易生痰湿。”
4.正确擤鼻涕:应按单侧鼻孔轻轻擤,或使用海盐水喷鼻后让鼻涕自然流出。错误方法易致中耳炎。
姚卫杰特别提醒,若症状持续加重,尤其儿童出现听力变化、打鼾、频繁清嗓子等,应及时就医,避免严重并发症。
来 源:大河报·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