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调兵”隔空“交锋” 美欧难掩各自裂痕

2025-09-08 13:01:10热点要闻4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近日,特朗普政府拟派兵多地的表态持续引发关注,联邦与地方的博弈不断发酵。如今,芝加哥成为风暴焦点。一边是暴力犯罪率下降,一边是枪击事件频发,芝加哥治安究竟如何?而另一头的欧洲盟友近期也陷入“调兵”之争,美欧两场“调兵”又有何关联?释放什么信...

近日,特朗普政府拟派兵多地的表态持续引发关注,联邦与地方的博弈不断发酵。如今,芝加哥成为风暴焦点。一边是暴力犯罪率下降,一边是枪击事件频发,芝加哥治安究竟如何?而另一头的欧洲盟友近期也陷入“调兵”之争,美欧两场“调兵”又有何关联?释放什么信号?

抗议“调兵”

枪击频发

当地时间9月1日,美国劳工节,全美50个州爆发近千场示威活动。在芝加哥,民主党籍市长布兰登·约翰逊带领抗议民众,喊出“芝加哥没有军队”的口号。然而,也是在劳工节期间,芝加哥发生多起枪击事件,导致至少50多人受伤、8人死亡。

“芝加哥弱势群体制度已崩溃”

美国保守派政治评论员 比尔·奥莱利:在过去的5年里,芝加哥有近4000人被谋杀,其中84%是黑人。保护芝加哥弱势群体的制度已经崩溃,芝加哥的贫民区没有秩序。如果你是凶手,你就会逍遥法外。

暴力犯罪率大幅下降

而英国广播公司援引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数据显示,2024年,芝加哥每10万人中有540起暴力犯罪,暴力犯罪率比2023年下降了约11%。

民意撕裂

这样的撕裂与对立,同样存在于民意之中。对于是否同意联邦政府向芝加哥派兵,当地民众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芝加哥市民:我们可以团结一致,自己解决问题。我们不需要其他人进来检查我们的社区,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怎么做,不需要。

芝加哥市民:这是个好主意。我认为这对城市和社区安全都更好。这里治安很糟糕,我认为国民警卫队进驻非常非常好。

欧洲“调兵”旨在给美国“传话”?

就在美国围绕“调兵”是否合法展开大争论之时,欧洲主要国家近期也陷入了“调兵”之争。本周,由英法主导的“志愿者联盟”会议为争议已久的“欧洲向乌克兰派兵”的说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对此,德国马歇尔基金巴黎办公室主任马丁·昆塞兹表示:“欧洲人想表明,他们正在做功课,他们有能力为乌克兰提供真正的安全能力。但也许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向美国传递信息。”

2025年9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表示,在签署和平协议之前,任何部署到乌克兰的外国军队都将被视为俄罗斯军队的合法打击目标。

此前一天,9月4日,主要由欧洲国家组成的所谓“志愿者联盟”在巴黎举行会议,商讨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

会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在会上正式承诺向乌克兰部署“保障部队”。

马克龙承诺,这些部队“将在停火或和平协议生效后的第二天进行部署,并且不会部署在前线”。

在英国《每日快报》看来,“志愿者联盟”的军事力量宣称将在“地面、海上和空中进行部署”,但究竟会在哪里出现,并不明确。

而领导“志愿者联盟”的英法把具体操作步骤称作不公开的“秘密”,究竟是避免让俄罗斯知道还是掩盖内部分歧,令人一头雾水。

模仿拿破仑“手插口袋”?

马克龙的“法式优雅”不同寻常

媒体注意到,马克龙突然变强硬和“不按常理出牌”,恰好发生在参加完美乌欧领导人会晤几个小时后。

当地时间8月18日,欧洲多国领导人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组团”访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

而在当天集体合照时,马克龙将左手插进裤兜,被外界解读为疑似模仿拿破仑“手插口袋”姿势。

波兰《事实报》对此评论称,“马克龙口袋里的手,可能藏着对白宫的轻蔑”。而隐藏的手臂也恰恰与拿破仑惯用的“藏手礼”相吻合。

与合照中泽连斯基的“武士站”相比,马克龙凭借“法式优雅”和“桀骜不驯”,也不动声色地抢占了“C位”。

与之对照的是,此前在援乌中表现最积极的英德以及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不经意间被“边缘化”了。

“让欧洲上桌”,此前一直是欧洲国家对俄乌冲突谈判的核心诉求之一。

而此前,作为“志愿者联盟”“后盾”的美国,已多次明确表示不会派兵。

实际上,“志愿者联盟”这个词汇最早出现,还是2003年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时。当时英国等“美国盟友”为了表示支持,宣称组织了“志愿者联盟”。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3月,乌克兰就被白宫列入支持美国的“联盟”名单中。

而当时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支持,仅停留在为美国军机开放领空上,但2003年7月英国《卫报》报道说,尽管没有得到联合国动用军事力量的授权,乌克兰仍将向伊拉克派遣一支1800人的地面“维和部队”。

据美国军史中心统计,2003到2005年,乌克兰累计向伊拉克派遣了7000名士兵。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更是把乌克兰定义为伊拉克战争中“华盛顿最坚定伙伴”之一。

而伊拉克战争“志愿者联盟”最后出现,则是美国在伊拉克焦头烂额,被迫“收拾残局”之时。

“普利文计划”幽灵又在回荡

在一些欧洲媒体看来,75年前的“普利文计划”幽灵又在欧洲回荡。

勒内·普利文,曾两度出任法国总理,被看作是“北约策划师”。1950年7月,普利文提出一项以法国为核心建立“欧洲防务共同体”的计划,也就是成立“欧洲军队”,并把北大西洋和欧洲防务统一于单一司令部的方案,史称普利文计划。

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急于武装德国,对普利文计划表示支持。但由于西方各国矛盾重重,“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就连在法国议会也没有得到通过。但在普利文计划的基础上催生了针对苏联的北约。这也成为法国日后不断念想的“欧洲军”的由来。

如今,由北约成员英法牵头,以美国为后盾的“志愿者联盟”会不会导致“新北约”的诞生,也引起多方质疑。

美欧两场“调兵”隔空“交锋” 难掩各自裂痕

9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美国国防部正式更名为“战争部”。

按照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说法,这意味着美军的任务将“不仅仅是防御,更是进攻”。

而本周美欧两场“调兵”看似相互独立,实则又相互关联,体现出美欧之间战略重心的调整以及各自内部的分歧与裂痕。无论是美国的“重振美军”,还是欧洲大国的“重整军备”,都将对国际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