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块钱找人陪聊?律师解读“网络树洞”法律风险

2025-05-28 15:11:27热点要闻4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近期,“网络树洞”一词被频频提及。在社交平台或购物平台有大量提供此服务的商家,标价从免费到4.99元、6.66元不等,商家往往将自己标注为吐槽倾听者、情绪价值提供者,“心理咨询,情感分析,情绪疏导,人际关系交往,学习工作压力大,职场霸凌等,...

近期,“网络树洞”一词被频频提及。在社交平台或购物平台有大量提供此服务的商家,标价从免费到4.99元、6.66元不等,商家往往将自己标注为吐槽倾听者、情绪价值提供者,“心理咨询,情感分析,情绪疏导,人际关系交往,学习工作压力大,职场霸凌等,如遇到类似问题,都可以找我。”

5月27日,某购物平台上的一位“网络树洞”商家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她本职是一名会计,今年二十多岁,平时空闲时会在网络上接单提供服务,“文字是半小时9.9元,语音是半小时19.9元,可以交流,我也可以只作为倾听者。”该商家称,她开始承接这项业务不久,但单量并不少。

另有在某社交平台提供免费“网络树洞”的网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今年37岁,是一位普通职工,“我不是心理专业人士,就是没事和人聊聊天,我没有固定的‘客户’,都是说一些困惑的事就消失了。”该网友表示,找她聊天的有很大一部分聊的是关于校园霸凌的话题。

聊天过程中,会不会受到对方情绪的影响?该网友称,提供“网络树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中肯地看待对方的倾诉内容,不能被带偏,“特别偏执的人或者严重跟我三观不合的,我会生气,但是我发现话不投机的时候我就会及时止损,所以目前还没有遇上让我特别内耗的人。”

网络截图

有资深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下社会压力大,人们面临各种心理困境,“网络树洞”应运而生。如果只是想寻求一个倾诉的窗口,“树洞”的存在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心理咨询只通过“树洞”是远远不够的,“网络树洞”和“心理咨询”难以相提并论。“网络树洞的匿名性可以让人短期宣泄,但也可能陷入负面情绪的‘回声室’。与其寻求网络树洞的帮助,不如多出门、多交朋友,运动、阳光、新鲜空气对情绪有直接的生理调节作用。真实的社会连接,比匿名网络倾诉更能从根本上改变情绪问题。”上述心理咨询师提醒说。

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张志健律师表示,用户以付费方式购买网络树洞服务,实质上双方已经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一方面,服务质量可能无法达到消费者预期,人机式、机械式回复的情况屡见不鲜,个人姓名、联系方式、照片等若被服务提供者获知并用于他途,自身隐私也易受到侵犯。由于服务提供者大多数为个人,缺乏监管与约束机制,消费者维权难度巨大。

另一方面,网络树洞服务合同关系是否合法,还要看聊天内容、形式是否触犯法律规定。如果服务内容存在涉黄、涉赌的情况,或者通过陪聊方式,编造虚假身份,以交友恋爱等理由进行诈骗,则服务提供者会面临刑事处罚。张志健提到,网络平台应当在资质审查、服务过程监控、投诉维权等方面建立合理机制,规范该新兴业态,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