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南日报等央媒、省媒接连报道,信阳18岁学子梁诗祎和19岁残疾人运动员陈虎成了全国青年的“顶流”。前者以660分的优异成绩高居全国第14批女飞行学员榜首,后者则在7月初代表河南在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项目中取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人民日报
新华社
央广军事
河南日报
榜首、冠军,
“第一”缘何频频花落信阳?
成功之路虽各有不同,
但梳理梁诗祎与陈虎的成长轨迹,
革命老区信阳赋予的深厚滋养清晰可见,
答案亦蕴藏其中。
红色底蕴育精神
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
深深浸润着这片土地上的青年。
梁诗祎
梁诗祎从小怀揣从军报国梦,在罗山高中就读时,被电视剧《逐梦蓝天》中三代航空人的精神所感染,于是,她树立了当飞行员的理想,坚定了守卫祖国蓝天的决心。
陈虎
首次参加全国比赛,陈虎就在男子C2级场地1公里计时赛中夺冠,为河南残疾人自行车队赢得“首金”。由于脑瘫影响平衡力,每天6到8小时的训练,他没少摔倒。要像英雄一样去战斗,陈虎说,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就是前进路上的勋章。
祖国、蓝天、英雄、战斗……
这方水土滋养的浩然之气与坚定信仰,
早已融入老区青年的血脉。
家风无声润理想
家庭是孕育梦想最温暖的摇篮。
陈虎(中)荣获金牌
幼时因疾病留下的后遗症让陈虎在行动方面远远落后于同龄人。经多方奔走治疗,陈虎病情逐渐好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的悉心呵护让陈虎发现热爱、追逐热爱。陈虎母亲说,孩子没别的爱好,就喜欢骑自行车,从三四岁到成为运动员,他骑坏了十来辆自行车。
战机模型让梁诗祎眼中放光
在媒体采访中,说起女儿梁诗祎,梁父满脸笑容、父爱洋溢:“好消息出来后,我心里跟吃了蜜一样高兴。”高三期间,梁诗祎学习成绩一度下滑,心理压力很大。她说,是妈妈的温暖陪伴,让她度过了难熬的关卡。家,是永恒港湾。
优良家风,如春风化雨,
润泽心灵,坚定理想。
成长沃土助翱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梁诗祎与陈虎的成功,
也得益于信阳识才育才的慧眼与沃土。
梁诗祎
梁诗祎坦言,高三期间,面对学习任务和体能训练的双重压力,自己状态起起伏伏,是老师的鼓励和市县招飞小组的选苗、育苗、保苗行动,让她重拾信心,一路坚持下来,最终登顶全国榜首。
陈虎
陈虎的经历更具传奇色彩:2024年,陈虎在罗山县残联的推荐下赴郑州参加残疾人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期间,陈虎骑自行车外出取快递,被教练偶然发现运动天赋。于是,罗山县残联立即与陈虎父母沟通,就这样,陈虎走上了残疾人自行车运动员道路,凭借天生热爱和刻苦训练,在全国赛场摘金夺银。
榜首与冠军,成就了佳话。
然而,
“第一”并非偶然的表象,
其背后,
是信阳新时代青年在红色基因、
优良家风和成长沃土的共同滋养下,
以拼搏为内核、追求卓越的
必然精神写照。
这份精神,
正是老区信阳
英才源源涌现的独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