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仍然没有停止捯饬智能汽车的脚步。
日前,他站在洛杉矶发布会的灯光下,指尖拂过FX Super One冰凉的金属车身。一块被命名为“Super EAI F.A.C.E.”的前脸巨屏正循环播放着绚丽的动态图腾,映得他眼底光影浮动。台下有人举起手机,闪光灯亮起的瞬间,他仿佛又看见八年前FF 91首次亮相时那些灼热的目光。
而此刻直播间里弹幕翻涌——“定金能退吗?”“下周回国吗?”——像细密的针尖,扎进这场名为“颠覆凯雷德”的戏剧里。
FX Super One缓缓驶上展台时,最刺眼的不是激光,而是前脸那块1.5米宽的LED巨屏。官方宣称它能自定义表情、播放广告甚至露营电影,试图重塑“人车交流的语言”。但演示环节,分辨率不足导致图案边缘模糊,切换动画时卡顿如老旧投影仪。
事实上,发布会上所谓的“Super EAI F.A.C.E.系统”与“具身智能体6×4架构”等新技术只是堆砌了AI交互、多模态感知等概念,却未展示实际场景验证视频。相较华为ADS 4.0已在猛士M817实现城市领航,或特斯拉FSD V12的影子模式数据积累,FF的EAI Driving仅停留在“激光雷达+11摄像头”的硬件清单描述上。
更尴尬的是,这块屏被扒出散热设计存在先天缺陷。工程师在匿名访谈中直言:“户外高温下连续亮屏两小时就会触发过热保护。” 贾跃亭宣称要“终结同质化前脸”,但业内工程师一针见血:“用屏幕取代格栅早被高合、理想玩过,散热和成本问题都没解决,哪来的颠覆?”
如果遮住车头的屏幕,业内人士不难发现,FX Super One的轮廓几乎与长城魏牌高山重合。侧窗折角、腰线弧度乃至尾灯细节,相似度超过90%。业内推测,FF可能通过“进口改装”规避专利——将高山整车进口美国,更换前脸和车机后贴牌销售。
“一小时内斩获10034张订单。”当大屏跳出这行金色数字时,贾跃亭的语调陡然激昂。但细看条款:C端定金仅100美元,随时可退;所谓4800台B端订单来自租车公司和电商平台,虽标榜“不可退定金”,却未展示任何签约文件。
而就在三个月前,FF 91创下单车净亏2190万美元的纪录,八年累计交车量不足30台。这种从“年交付个位数”到“单日订单破万”的跳跃,恐怕连华尔街分析师看了都会直摇头。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激烈。发布会前三天,FF高调宣布获中东资本1.05亿美元输血。仅隔24小时,美国证监会便对其发出“韦尔斯通知”,指控贾跃亭及高管在2021年上市融资中虚假陈述。
贾跃亭将FX Super One定义为“终结凯雷德时代的物种”,但凯雷德ESCALADE IQ起价13万美元,主打全尺寸SUV的硬派豪华;而定价8万美元的Super One却以MPV车身强攻商务市场。北美汽车专栏作家Lindsay Brewer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它试图同时扮演保姆车、红毯座驾和家庭休旅车,结果像是穿着燕尾服打橄榄球。”
深夜的FF汉福德工厂,除了FX Super One在射灯下流光溢彩之外寂静无声。这里曾规划年产万辆的产能,如今每月产量不足个位数。
八年来,中国新能源市场已从政策襁褓杀成血海,而贾跃亭的造车叙事还停留在PPT上“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的豪言里。
“生态”曾是贾跃亭最热衷的词汇,乐视七大子生态的崩解却成为商业经典败例。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尖锐批评:“贾先生的生态是假生态……生态不是一家公司的七八个事业部就能做出来的。”
如今Super One再提“用户运营生态闭环”,甚至搬出“重构人车关系”的哲学化表达,难免唤起市场创伤记忆。当同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小米SU7以“人车家全生态”三个月交付10万台时,FF的生态故事仍在4800台B端订单的纸面狂欢。
从FF 91到FX Super One,贾跃亭的造车故事始终在“颠覆未来”与“兑现当下”之间撕裂。八年时间,中国新能源市场已完成从政策驱动到技术内卷的蜕变,而FF仍困于产能泥潭与资本续命。
商业传奇终需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来书写。这一次,会有人用下一个8年来为这台58万元的“梦想”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