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柳先生(化名)遭遇了恐怖的身体变形:一年半的时间,他的身高从1.7米“缩水”至1.5米,并伴有全身骨痛无法安睡,甚至打一个喷嚏都会引发肋骨骨折
经查,病因源于甲状旁腺调控的钙磷代谢出现了严重紊乱,进而对骨骼造成破坏。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邵挥戈团队运用微波消融微创技术,精准“拆除”了患者颈部失控的“钙磷指挥部”——甲状旁腺,有效终止了患者的“溶骨之痛”。
据介绍,34岁的柳先生患尿毒症十年,长期靠透析维持生命。近一年多来,他深陷痛苦,全身骨痛难忍、胸廓严重畸形,身高骤降20厘米。到医院检查发现,他体内调控钙磷平衡的甲状旁腺激素(PTH)高达6971pg/ml(正常15 - 65pg/ml),超出正常值100倍以上,致使血钙飙升,骨骼仿佛被“掏空”,最终被确诊为“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邵挥戈介绍,一般情况下,人体颈部有四颗绿豆大小的甲状旁腺,其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是调控血钙、血磷的平衡器。然而,对于长期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言,这一系统极易崩溃:一方面,肾脏无法排磷致血磷堆积,高血磷使血钙降低;另一方面,肾脏1α-羟化酶活性下降致使活性维生素D合成不足,肠道钙吸收减少使血钙降低,低钙信号刺激甲状旁腺疯狂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甚至可发展为甲状旁腺自主分泌PTH。甲状旁腺激素为了提升血钙持续“溶骨取钙”,引发骨质疏松、身高“缩水”、自发性骨折及骨骼畸形;同时,异常升高的血钙、血磷还会沉积在血管,引发致命钙化。因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了透析患者难以察觉却危害极大的“沉默杀手”。
由于柳先生患有尿毒症性心肌病及严重胸廓畸形导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辗转多家医院都认为他接受传统手术和全身麻醉的风险较大,正在他不知如何决定之时,得知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邵挥戈团队掌握的超声引导下甲状旁腺微波消融技术可治疗他的疾病。于是,他来到内分泌科求医。
经邵挥戈团队综合评估,决定为柳先生实施超声引导下甲状旁腺微波消融术。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邵挥戈借助高频超声锁定患者颈部4枚失控的甲状旁腺组织,在超声引导下持微波消融针精准刺入目标腺体,消融针尖释放微波能量,瞬间产生60℃可控高温,使其精准凝固坏死、功能丧失。
手术仅用时90分钟,患者体表仅留针眼大小创口。术后30分钟抽血结果显示,PTH从6971pg/ml骤降至565pg/ml(降幅92%),血钙、血磷同步恢复正常。柳先生惊喜表示:“手术当晚骨头就不疼了,终于睡上了安稳觉!”。
由于长期受高PTH刺激的骨骼在术后突然“解禁”,开始疯狂摄取血钙,导致柳先生监测血钙急剧下降,邵挥戈团队及时补钙、补充活性维生素D并联系透析室调整透析液钙浓度。经过几日强化管理,患者血钙稳定在理想区间,未出现抽搐等严重并发症,骨痛症状持续改善,1周后顺利出院。
邵挥戈介绍,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尿毒症合并甲旁亢的患者高达70%,这些患者在治疗时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传统手术风险太高;另一方面,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病情。而微波消融技术的出现,为这些患者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微波消融技术突破了传统手术禁忌,使无法耐受全麻及传统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治疗机会;体表创伤仅留针眼,避免了大切口及术后组织粘连等情况;既确保灭活目标组织,又能最大程度保护喉返神经、邻近血管及气管等重要结构;术后PTH呈现断崖式下降达90%以上,可以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的疗效;微波消融技术可重复施行,为复发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基于这些显著优势,甲状旁腺微波消融技术为此类尿毒症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此外,邵挥戈提醒尿毒症透析患者,平时应动态监测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PTH水平,早发现、早干预才是避免骨骼灾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