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城市陆续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其中,30强城市GDP总量达到286143.15亿元,约占上半年全国GDP总量(660536亿元)的43.3%,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堪称“顶梁柱”。
30强城市半年报呈现什么特点,哪些城市“涨势”最好?作为GDP全国排名第16的城市,郑州表现如何?大河财立方记者进行了梳理。
GDP30强,17市增速跑赢全国
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5.3%。GDP30强城市中,17个城市同比增速跑赢全国,分别为:烟台(6.4%)、徐州(6.2%)、唐山(6.1%)、合肥(6%)、温州(6%)、大连(6%)、成都(5.8%)、南通(5.8%)、福州(5.8%)、泉州(5.8%)、常州(5.8%)、苏州(5.7%)、北京(5.5%)、杭州(5.5%)、武汉(5.5%)、西安(5.5%)、济南(5.4%)。
其中,烟台同比增速最高,领先全国平均值1.1个百分点,这背后有何亮点?
据了解,2023年,烟台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26个、山东省第3个GDP过万亿元的城市。2023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烟台GDP同比均保持了超过6%的高速增长,其中,工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上半年,烟台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山东省第一位。
在GDP增速较高的城市中,北京、苏州、成都、杭州、武汉体量较大——去年GDP总量均在2万亿元以上。以大体量实现高增速,尤为不易。其中,新质生产力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比如北京,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8%和9.9%,动态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节能目标。
再如武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8.9%、84.3%、77.3%。
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新质生产力(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替代传统要素驱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核心引擎,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的路径更加清晰。
“大体量城市的高增速与新质生产力引领,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深度变革期。这一趋势不仅重塑城市竞争力,也为全球产业链重构提供新的思路。未来需通过深化改革与强化协同,进一步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潜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王鹏说。
此外,南京、天津、青岛、无锡4市GDP同比增速与全国持平。佛山(2.3%)、广州(3.8%)、东莞(4.8%)经济承压,同比增速不足5%。
“头部”稳定,“腰部”竞逐
与2024年GDP30强城市榜单相比,今年上半年30强名单总体稳定,但具体位次有一些变动。其中,前16名不变,17至30名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头部”城市能级高、成熟度高,下一步发展以盘活存量、转型升级为主,总体趋于稳定。能级相对较低的城市受重大项目、利好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快速“进位”的情况。
在位次变化的各市中,南通上升最快,由去年的第23位,升至今年上半年的第18位。
从南通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南通经济亮点有二:一是工业生产引领增长;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个百分点,随着一批文体旅商活动的带动以及“苏超”赛事的接续影响,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2%和14.0%。
福州、唐山下降2位。值得一提的是,唐山2024年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第27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而且唐山市上半年GDP实际增速并不弱,为6.1%,居30强城市第3位。
“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产业。在城市‘竞逐’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陈耀说。
中西部7席,多为“强省会”
今年上半年GDP30强城市中,北方有10城,依次为: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西安、烟台、大连、唐山、徐州。其余20城均属南方。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占22席,中部地区占4席,西部地区占3席,东北地区1席。中西部地区上榜城市依次为: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合肥、西安。可以看出,除重庆为直辖市外,其余6市均为省会城市,且均为“强省会”。
所谓“强省会”,通俗讲就是省内资源向省会倾斜,更直观的感受就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大。
有观点认为,中西部地区省份实施“强省会”战略,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避免人才和资源流失。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高,意味着各方面资源更加集中,辐射带动能力更强,社会分工也更加细致和高效。效率的提高,将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但他同时表示:“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对周边城市产生‘虹吸效应’,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在上半年GDP30强榜单的中西部6个省会城市中,各自在本省的首位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成都(37.9%)、西安(37.8%)、武汉(35.7%)、长沙(29.2%)、合肥(25.3%)、郑州(23.1%)。
郑州位次如何
作为全国第16个GDP突破1万亿元的城市,2024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郑州GDP排名均居第16位,保持稳定,但挑战仍在。
多年来,武汉占据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名的位置,第二名则在郑州和长沙之间更替。2024年上半年,郑州GDP以微弱优势超过了长沙,重回中部第二,但全年又被长沙反超。今年上半年,郑州GDP落后于长沙。
从去年全年看,“追兵”福州GDP达14236.76亿元,与郑州的14532.1亿元相差不足300亿元。今年上半年,郑州与福州差距有所拉大,福州位次后移2位。但是,新的“追兵”迎头赶上,在榜单中进1位的济南、进5位的南通紧随郑州之后,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今年上半年,郑州经济运行情况不乏亮点。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个、0.1个百分点,汽车、电子信息两位数增长。再如,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2746.8亿元,同比增长38.7%,总量及增速均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
陈耀说:“近年来,郑州引进了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其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再加上人口、产业转移等积极因素,城市发展后劲比较充足。”
然而,正如郑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郑州经济运行情况》中所说:“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稳经济促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展望下半年发展,30强城市会有哪些新变化?城市经济格局还将有什么特点?值得期待。
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