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久坐”成为现代生活的常态
“没有时间”成了大多数人
拒绝运动的主要借口
此时,“碎片化运动”
或许是让忙碌的人们
能更轻松维持健康体重的运动
什么是碎片化运动
碎片化运动是一种突破传统“连续长时间锻炼”模式的新型运动理念,指将原本需要集中进行的运动拆解为多次短时、高频次的“微运动”(每次通常1-10分钟),利用工作间隙、通勤、家务等零碎时间完成。
从强度来看,碎片化运动不强制要求达到中等或高等强度,低强度运动(如步行、伸展)同样对健康有益。但如果追求更显著的健康效益(如减脂、提升心肺功能),中高强度的碎片化运动效果更优,尤其是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投入产出比”更为突出。
碎片化运动的优势有哪些
01.时间灵活,适配忙碌生活
无需专门预留1小时以上的整块时间,每次5-15分钟即可,能自然融入工作间隙(如起身活动)、通勤途中(如提前下车步行)、家务过程(如擦地时增加动作幅度)等场景。
02.低门槛,易坚持
无需专业器械或健身房环境,居家、办公室、户外等场景均可完成,对体能基础要求低,新手更易建立运动习惯。
03.累积效果显著,媲美连续运动
多次短时运动的效果可叠加,总量达标时与连续运动的效果相当。例如,每小时进行2分钟靠墙静蹲+1分钟弹力带划船(共3分钟),每天坚持可额外消耗约210千卡(相当于60公斤成年人慢跑30分钟的热量消耗)。
碎片化运动有哪些
通勤路上
1.放弃电梯,爬楼梯3层(约30秒,中等强度);
2.乘公交/地铁时提前1-2站下车,以每分钟80-100米的速度快步走到目的地(中等强度);
3.乘坐地铁时做“间歇踮脚”:抓住扶手,脚尖踮起至最高点并维持3秒,缓慢放下,重复20次(低强度)。
办公室内
1.坐姿抬腿: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双腿交替伸直抬起至与地面平行,保持30秒后放下,每组30秒至1分钟,每天做5-6组(低强度);
2.靠墙静蹲:每工作1小时,做30秒靠墙静蹲(背部贴墙,膝盖弯曲至90°,膝盖不超过脚尖);
3.桌边俯卧撑:每工作1小时,做30秒靠墙静蹲桌边俯卧撑:双手撑在办公桌边缘(或墙面),身体前倾做俯卧撑,每组10-15次(中强度,根据个人体能调整);
4.开合跳或高抬腿:每组30秒,每天3-4组(高强度)。
居家/做家务时
1.刷牙时单腿站立:每侧交替保持30秒,可提升平衡能力(低强度);
2.模拟壶铃摇摆:双手抱锅(或装满米的米袋),双脚与肩同宽,弯腰时将“壶铃”摆至膝盖前方,起身时通过髋部发力将其摆至胸前,每组15次(中高强度,提升心肺功能与爆发力);
3.强化家务动作:拖地时加大手臂摆动幅度、配合腰部转动;擦窗户时尽量伸展手臂,带动全身协调(低至中等强度);
4.看电视时做上肢训练:手握哑铃(或500毫升矿泉水瓶),做弯举、侧平举等动作,每组12-15次(中等强度)。
需注意,碎片化运动虽便捷
但不能完全替代规律的中高强度运动
(如每周2-3次30分钟以上的慢跑、游泳等)
二者结合效果更佳
同时,运动需循序渐进
避免因动作不当导致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