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现场的姜茶里藏着养生智慧,医生提醒:这样吃姜效果更好

2025-09-04 21:00:04热点要闻1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阅兵场下的暖心守护,竟暗含千年养生密码。9月3日,“阅兵现场为何要准备热姜茶”词条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中新社报道,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民兵方队后勤组,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热腾腾的姜茶,“甜甜的,满满的姜的味道。”中国新闻网视频截图但医生...

阅兵场下的暖心守护,竟暗含千年养生密码。

9月3日,“阅兵现场为何要准备热姜茶”词条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中新社报道,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民兵方队后勤组,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热腾腾的姜茶,“甜甜的,满满的姜的味道。”

中国新闻网视频截图

但医生特别提醒:吃姜时间、体质差异都有讲究,吃对效果翻倍,吃错反伤身。一起来看看,如何正确解锁这枚“养生利器”?

姜茶蕴藏着传统中医的养生智慧

看到这则“喝姜茶”的新闻后,部分网友感到疑惑,北京当天气温接近30℃,为什么还要喝热姜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树林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解释,这看似“反常识”的安排背后,恰是传统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智慧。

小小一杯姜茶,不仅是为了驱寒,更是为了在户外高温、高强度训练环境下,起到益气生津、温胃散寒、防止外感的作用。

“高温时人体阳气外越,脾胃阳气相对薄弱,更易受寒湿之邪困扰,此时食姜可温中助阳、顺应天时。”刘树林说。

健康时报资料图 任璇摄

这样吃姜,养生效果更好

1. 生姜和干姜,该如何选?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黄穗平刊文介绍,“姜还是老的辣”,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干姜更加辛辣,药性更加温热,是大辛大热之品。

· 从功效主治上来看:

生姜:属解表药,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证,表现为恶寒重、流清涕、浑身酸痛、咳嗽等。这时候喝上一碗生姜汤或者一杯葱姜茶,可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

干姜:不用于解表,主要用于温里,治疗“里寒证”,比如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血瘀不通的胸痹、心痛;寒饮喘咳、寒湿痹痛,以及肢冷脉微的亡阳证。

当然,生姜也能够温中,但是力度比干姜要弱。如果将干姜驱寒比作是“烤火取暖”,那么生姜散寒则像是“吹吹暖风”。

· 从药性特点上来看:

生姜:偏发散,走而不守,善于走窜,像太阳一样在体内扩散,走窜,有很好的加热、通行、打开通道的作用。假如我们的目的是散寒,就应该用生姜。

干姜:偏内敛,性守不走,能令外不敢入,内不敢出,重在一个“守”字。把散的力量收回来温中,温暖我们的五脏六腑。假如要内敛,把补进去的阳气收在人体,就用干姜。

此外,生姜有“止呕”的作用,干姜却没有。生姜在止呕、解热、解毒这三个方面的功用都比干姜要强。

用姜泡脚是一样的道理,假如我们的目的是散寒,就用生姜;假如是要温补阳气,并把补进去的阳气收在体内,就用干姜。

2. 推荐三款生姜食疗方

· 日常保健:姜枣茶

材料:生姜3片,红枣3颗。(1人份)

做法:红枣掰成两半,与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分钟后热饮。

· 驱散风寒:姜苏茶

材料:生姜、紫苏叶各3克。(1人份)

做法:生姜切细丝,苏叶洗净,放入杯内,以开水冲泡10分钟,趁热饮。用砂锅煎煮,效果更佳。生姜汤、红糖生姜水、葱姜茶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 养胃消食:醋泡姜

材料:生姜、醋、白糖适量

做法:将生姜洗净切丝入瓶,加陈醋或米醋没过姜丝,添适量白糖,密封后静置4天以上食用。

健康时报资料图 毛圆圆摄

3. 吃姜最好在早上、中午前

在早上、中午前,人的阳气是升发的,是向上走、向外走的,吃姜顺应阳气运行;晚上尽量少吃姜,因为到了晚上,阳气需潜藏起来、内敛起来。

如果为了应急,随时可以吃。比如吃了生冷寒凉,或者感受了风寒,想减少寒凉对脾胃的伤害,预防感冒,可以及时喝姜茶。

姜虽好,却并非人人适宜

不过,姜虽好,却并非人人适宜。以下这些人群需要留意:

1. 阴虚体质者

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症状。

2. 内热较重者

由于生姜的作用多为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如患有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等疾病,则不宜食用生姜。

3. 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者

这类感冒并非寒邪引起,食用生姜无疑是“火上浇油”。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