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靠不住,唯有这些废品不会‘变心’。”
这是上海闵行一位七旬独居老人的话,她不仅将废品堆满自家房,还另外租借了两套房,用于堆放废品。3套房共堆放了30吨废品。
老人儿子说,平日十分节约的母亲,竟愿意每月花4500元租下两套一居室,只为堆废品。房里的废品堆成“小山包”一样,开门瞬间,就会涌出。
小区居民说:“她一搬进去,就开始捡垃圾(废品)。她一直租房子,最早的时候,租一楼的这户房子,人家房子卖掉了,她不肯搬走,门一开,蟑螂全往别人家里爬,(废品)还放在消防通道上。”
小区居民
小区物业经理李龙表称,为了这事,居委会和物业曾多次上门沟通,但老人总说“会把废品卖掉”。虽然老人儿子也帮着清理,但收效甚微。
小区物业经理李龙表
老人儿子说:“从2014年、2015年开始,我跟我老婆其实都过来帮她清理,总共清了大概有三次。小时候家里就有点乱,有点脏,我们后来就没办法跟她一起住。”
如今,老人家中废品越积越多。老人儿子虽愿意配合清理,但无能为力。
经过属地协调,清运工作已于近日完成。闵行浦江镇多部门联动,安排了40余名工作人员,用了两天时间,从三套房子里清运出30吨垃圾。
对于老人这种囤积废品的行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医生严峰做出解读。
严峰表示,他曾接诊过不少有囤积行为的老年人。囤积是指持续保存大量物品的行为。在特定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囤积行为。然而,当囤积行为失去理性,发展为“万物皆有用,一件不能少”的执念时,它就可能从适应性行为演变为一种病态反应。目前,国内暂未有专门针对囤积行为的精神门诊。
流调显示,老年人囤积障碍的发生率,可能达到6%。
严峰提醒,如果发现家里老人突然出现囤积行为,同时还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就要高度怀疑跟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还有一类精神类疾病叫额颞痴呆,也会引发一些刻板行为,可能导致老人有囤积物品的习惯。
上海市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施燕凤表示,相关研究表明,囤积障碍患者一般都伴随其他精神疾病。
患有囤积障碍的患者,至少有一半同时患有抑郁症,还有部分可能患有焦虑症、社交焦虑等疾病。
严峰还提醒,遇到有囤积行为的患者,如果强制清理的话,可能会加重他的情绪反应,不再干预后,可能会引发变本加厉地囤积。
解决囤积障碍患者的问题,需要社会、生物和心理的综合干预,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