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交警喊你挪车:请勿在高架桥及匝道停车

2025-09-11 16:44:29热点要闻3阅读投稿:admin
最佳答案气象预报显示9月11日郑州市有暴雨、大暴雨主要强降水时段在11日11时至12日2时以稳定性降水为主,持续时间长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30毫米左右为应对强降雨天气郑州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郑州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郑州交警立即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

气象预报显示

9月11日郑州市有暴雨、大暴雨

主要强降水时段在11日11时至12日2时

以稳定性降水为主,持续时间长

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30毫米左右

为应对强降雨天气

郑州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郑州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郑州交警立即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提前部署、周密准备、全员上岗

为市民的出行安全筑牢“防护墙”

呼吁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外出!

加强巡逻,保障畅通

持续加大路面巡逻与管控强度,针对车流量密集的重点路口和路段,及时开展交通疏导工作,全力防范交通拥堵,保障道路通行秩序。

前置排查,防患未然

全面巡查易积水路段,细致检查井盖排水功能,在各类危险区域增设醒目的警示标识;组建专业抢险队伍,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并备足沙袋、抽水机等防汛物资与设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极端天气

预警联动,及时提示

与气象部门密切协作,第一时间发布实时路况信息;如遇恶劣天气,部分高速会实施临时管制,郑州交警将通过微博、今日头条、顶端新闻实时更新,建议大家关注郑州交警,恶劣天气出行前先做功课,提前掌握通行信息。

应急管控,阻断风险

当降雨量达到警戒标准、存在安全隐患时,将立即对涵洞、隧道及危险路段实施封闭,并采取远近距离分流等措施,从源头规避安全风险。

全力帮助被困群众及车辆

拖车全员上路待命,及时拖移故障车辆,引导转运受困群众,保障道路出行安全有序。若出行途中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帮助,随时向郑州交警求助。

受强降雨预警信息影响

部分车主因担心车辆被淹

将车停放在高架桥或匝道位置

导致交通受阻,甚至引发事故

目前市区地面道路暂无积水

车辆正常停放不会受影响

请各位车主尽快驶离高架、匝道等禁停区域

避免造成拥堵和安全隐患

交警部门正在通过电话

逐一联系违停车主挪车

对严重影响通行的车辆将依法拖移

也请大家提醒身边亲友:

高架、匝道不是停车场

雨天路滑、视线不佳

行人徒步上下桥更加危险!

道路畅通靠大家

让我们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郑州市气象台2025年09月11日13时30分

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大家在外出时

务必牢记步行、骑行、驾车的各项注意事项

快收下这份雨天出行指南

从容应对暴雨天气⇩

步行出行

警惕隐患,稳步前行

暴雨倾盆时

步行出门的风险远超出想象

看似平常的路段

可能藏着致命陷阱

每一个疏忽都可能引发意外

强降雨不仅会遮挡视线

导致路面湿滑

还可能引发电线杆漏电

井盖移位、广告牌脱落等隐藏风险

步行时务必提高警惕

具体可牢记以下四项要点

避风险,主动远离高危区域

坚决避开电线杆、变压器、配电箱等电力设施,若发现路边有积水冒泡、电线垂落,立即绕行并远离5米以上;不靠近高楼墙体、广告牌、施工脚手架,避免被风雨吹落的花盆、招牌砸伤;对积水超过脚踝的低洼路段、涵洞、下水道井口(尤其有漩涡处),果断选择其他路线,切勿抱有“试探”心理。

护自身,备好装备防打滑

优先穿高帮防滑雨靴和分体式防水雨衣,减少雨水浸湿和脚底打滑风险;尽量不用雨伞 —— 大风易将雨伞吹翻导致身体失衡,且伞面会遮挡左右视线;随身携带干毛巾和密封袋,用于擦拭脸上的雨水、存放手机等贵重物品,避免因视线模糊或物品掉落分散注意力。

守规则,过马路严守 “三步骤”

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坚决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绿灯通行前先停在路边观察3秒,确认左右来车减速后再快速通过,避免因司机视线受阻未及时发现行人;遇到路口积水或视线不清时,可挥手示意车辆减速,必要时多等待一个红绿灯周期,确保安全再通行。

会应急,遇突发情况懂处置

若突遇暴雨升级、视线不足3米,立即前往就近的商场、便利店、银行等室内场所暂避,待雨势减弱再出发;若不慎踩滑摔倒,先缓慢起身确认身体无受伤,再移至安全干燥处休息;若发现他人陷入积水危险,不盲目下水救援,可大声呼救并寻找附近的绳索、木板等工具协助,同时拨打110或119求助。

骑行出行

减速控距,杜绝冒险

雨天路面湿滑轮胎抓地力下降

车辆很容易出现“脚滑”失控的情况

而一些电动车驾驶人

一手打伞、一手骑车的操作

更是把自己置于危险边缘

暴雨天骑行电动车

自行车风险重重

一定要坚守“稳字当头”的原则

01

拒绝危险行为,从源头避险

不单手骑行:严禁一手打伞、一手骑车或看手机,建议穿带帽檐的防水雨衣遮雨。

不闯风险关:不闯红灯、不逆行,积水漫过车轮一半时,立即下车推行绕行。

远离高危区:与货车、公交车保持5米以上距离,避开电线杆、广告牌和空旷路段。

02

把控骑行节奏,稳字当头

减速慢行:车速比平时降低一半,转弯、下坡、过积水时慢到最慢,不猛刹、不猛打方向。

拉大间距:与前后车辆、行人保持10米以上距离,左右预留 1.5米空间,预留足够反应时间。

平稳操控:起步、加速要缓,避免车轮打滑;骑行时身体保持直立,不突然变向。

03

规范戴头盔,护好头部

选合格头盔:选符合国标的产品,大小适配,外壳坚硬、内衬厚实。

正确佩戴:水平戴稳,系紧下巴带(能插入1-2根手指),晃动头部不偏移。

全程不摘:无论远近都要戴,不抱侥幸心理;头盔有损坏或使用超3年,及时更换。

04

涉水后处理,防范后续风险

电动车涉水后切勿立即充电:首先断开电源总开关,用干布彻底擦干电池(含接线柱)、电机接线盒、充电口等关键部位;根据涉水情况静置1-2小时(若涉水较深,可延长至4 小时以上,或放置在通风干燥处晾干) ,确认所有电路部件无残留水分后,再尝试充电,避免因水分导致短路,损坏车辆或引发安全事故。

检查车辆状态:擦干车身水分,检查刹车、车灯是否正常,若刹车失灵或部件异响,立即停车检修。

驾车出行

规划优先,谨慎操作

雨天向来是

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雨水冲刷让路面摩擦力骤减

车轮易打滑失控

雨幕遮挡视线50米外的路况

车辆都变得模糊不清

潜藏着追尾、侧翻等多重风险

想要安全应对雨天行车

关键就在于牢牢守住

“降速、控距、亮尾”

这三大原则

降速

普通公路行驶,车速需比干燥天气明显降低,保持平缓行驶状态,避免过快车速带来的失控风险;

高速公路上需严格遵循雨天限速规定,不超过道路标识的雨天建议时速,且尽量减少变道和超车操作;

经过积水路段、弯道、坡道及路口等危险区域时,需进一步放慢车速,缓慢通过,切忌急加速或急刹车引发侧滑。

控距

遵循“雨天车距倍增原则”:在干燥天气常规跟车距离的基础上大幅增加,确保有足够的反应和制动空间;

与大型货车、公交车保持更远距离,这类车辆轮胎排水能力强,易溅起“水幕”遮挡后车视线,且自身制动距离更长,需格外留意;

遇拥堵路段时,避免紧跟前车,可通过平稳控制车速保持安全缓冲空间,防止前车急刹引发连环追尾。

亮尾

灯光使用规范:刚下雨时就应开启近光灯、前后雾灯及示廓灯,禁止使用远光灯 —— 远光灯会被雨水反射形成“光幕”,反而干扰视线;

特殊场景强化提示:经过隧道、桥梁、涵洞等光线较暗区域,或遇暴雨导致能见度骤降时,可交替开启近光灯与危险报警闪光灯,强化对后车的警示;

辅助“亮尾”技巧:遇拥堵或临时停车时,除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外,可适当轻点刹车,通过刹车灯闪烁进一步提醒后车;同时要定期检查灯光完好性,确保雾灯、刹车灯正常工作。

雨天开车别大意,涉水通行需谨慎

当行驶到桥下、隧道及低洼易积水区域

若遇到积水深度看不清的路段

务必果断避开

切勿抱侥幸心理强行通过

如何判断车辆涉水行车高度

????车辆最高涉水高度在车辆的进气口位置,一旦进气口进水就会导致车辆熄火,严重的还会将水吸进发动机而造成永久性损坏。

????轮胎二分之一处为涉水警戒线。一般情况下,只要水深不超过轮胎的半径,也就是车轮中间车标的位置,一般是没有危险的;

????如果水位到达保险杠或轮胎三分之二处,涉水行驶就会有危险,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驾车出行时

应尽量避开积水路段

倘若真的无法避开

记得按以下方法通过

一看、二探、慢通过

一看

涉水前务必观察水面状况。若水面开阔且有均匀碎浪花,通常表明水较浅,可谨慎通过。若水面已能产生明显波浪,则表明水深已超过20厘米,切勿驶入。

二探

可利用长树枝、长柄伞等物体实际探测水深,再结合水深对比车辆作出判断。如果水深超过轮胎的一半,水就有可能灌入发动机的进气口,此时不建议驾车涉水。

慢通过

涉水时务必慢行,使用最低挡位,保持匀速通过。建议全程车速不超过10公里/小时。此速度既能有效防止发动机进水,又能保持充足动力,帮助车辆克服水的阻力。

无论晴雨变幻

交警蜀黍始终坚守岗位、守护平安

预计今天下午到夜里降水持续

再次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

出行前务必提前查询天气与路况信息

主动避开暴雨影响时段及风险路段

非必要不出门

时刻将行车安全放在首位

非紧急情况请勿在高架桥面停车

遇突发状况需停靠时,务必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迅速将车移至应急车道并做好安全防护

声明:新奥生活经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