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带钥匙被锁门外,您找开锁服务的心理价位是多少?打开本地生活App搜索发现,不少商家标注的开锁价格只要二三十元。可您一旦下单,锁匠上门后,价格却可能一翻再翻。有消费者线上预约了标价为25元的开锁服务,上门开锁后要价两千多。“开锁刺客”乱象该如何规范?消费者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约上门开锁服务遭遇连环套
商家称开锁50元
实际:锁+换锁+上门费=300元
前不久,青岛的江女士出门忘记带钥匙,从本地生活App找了一家开锁企业,经电话沟通,对方表示开锁需要50元,开锁师傅上门后,收费项目却不断增多,最终花了300元。
江女士说:“他跟我说是50块钱,我问他能不能不要破坏锁芯,他跟我说可以。然后他就给我弄门锁,跟我说撬不开,说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门缝扩大,把门撬开,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换锁芯,我跟他说让他撬门,那个门的门缝都已经撬坏了,他又突然跟我说没办法,只能换锁芯了,贵百八十,到最后他跟我说锁是150元,换锁50元,上门费100元。”
开个锁花2180元
商家营业执照上地址线下“查无此地”
深圳的李先生也是通过此类平台找到了一家开锁企业,开锁师傅反复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收费,结果撬了一个C级锁芯,收费2180元。
李先生说:“他们的价格表藏在一张团购券的里面,但是他会先跟你说先打电话咨询,不会先给你报价,哪怕你主动去问,他们也会含糊其辞,然后他们线下派的师傅到了之后也不会和我说明价格,而是先开锁,开完锁后才能说价格。开完后师傅一算账我才发现不对劲——2180元。然后他就马上诱导我绕过平台,就直接说你直接扫我这个码就行,我就扫了他的码,才发现他收款方是个人,而不是商家。”
遭遇“天价开锁”后,李先生通过各种渠道投诉,拿到了该商家的营业执照,却发现这个名为“社区安防开锁换锁”的开锁店铺先后上传过两张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上的地址根本就是“查无此地”。
李先生说:“去线下找商家,两张营业执照,没有一个是有实体店铺的,这个商家在线下根本就不存在。平台首先要对它做到审核的义务,而且它没有明码标价。”
团购30元开锁卷
上门后被告知300元,结账算出800元
7月份一天,长沙的王女士发现自己忘带钥匙后,通过平台团购了一张30元的开锁券,以为所有花销只有30元,但开锁师傅上门之后告知需要花费300多元。王女士着急进家门觉得如果能解决问题这个价格也可以接受,结果最终算账时,被要价800多元。
王女士说:“我看的时候团购上面写的就是30块钱,我想着不贵我就叫了,来了之后他跟我说大概300元,我觉得人都来了,如果他走的话我还是要给他钱,我只能换了。毕竟我确实是着急把门打开,他把整个门都撬了,给我换了个新的门锁,锁芯、锁体和门把手,还有服务费,加起来一共828元。”
记者搜索黑猫投诉平台等渠道发现,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开锁收费问题,他们遭遇的套路相似,商家通过第三方平台展示低价团购券吸引顾客,等开锁时又提出种种困难,收取高额开锁费用,并引导消费者线下支付,规避监管。
△原价500元的开锁,只要9.9元
△团购券中点击“展开全部”后,才能看到收费详情
以“开锁”为关键词搜索多家本地生活平台,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商家都推出了低价开锁套餐,标价500元的开锁,团购价居然只要九块九;多数店铺也把价格压到30元左右。点击团购券,部分商品在“更多说明”部分会告知30元仅仅是“团购券”的费用,并非全部费用,开锁实际花费还需要另议。而有的产品仅注明“开锁费”,没有更多说明。截至发稿,相关平台并未对此类现象的监管情况给出回复。
业内人士称30元开锁
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山东省家安锁具研究院负责人李俊付从事开锁行业20多年,他告诉记者,消费者在平台搜到的开锁企业,大多进行了广告投放,30元左右的费用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一旦消费者轻信此类价格,就会面临开锁人员上门后的“连环套路”。
李俊付说:“有的时候你能直接到店里去找开锁的,可能60块钱、80块钱能开把锁,但是你通过其他的方式找了开锁的,平台上不是按成交率算的,平台上是按点击率算的,获客的成本太高,有一些人,他们专门投这种广告,引了流去卖单,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订单,可能成本就已经200多块了,80块钱再给你开这个锁,那就赔钱了,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
李俊付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装的是防盗等级最高的C级锁,对开锁师傅技术要求高,耗时也更长。消费者如果需要普通开锁,一二线城市的价格普遍在100元左右,更换锁芯的费用一般不超过300元。
李俊付说:“以前A级锁的时候,大部分锁匠还是都能开的,B级C级大部分锁匠说实话是开不开的,A、B、C级锁芯你可以理解为分别花费100元、200元、300元都属于正常。太低的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低价引流,再想办法再把这个单子做大,所以说就会产生很多矛盾。”
开锁服务坐地起价涉嫌违法
针对消费者花钱购买开锁团购券后,又被以各种理由收取额外费用的问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应该明码标价,部分开锁产品的宣传并没有标注价格明细,涉嫌违法。
陈音江说:“我们的价格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这一种服务是应当明码标价的,要注明你服务的项目,收费的标准等有关情况,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换句话说,你收的费用不仅仅是要明码标价,你一定是要已经公示了的,标明了的收费项目才能收。如果你事先没有告知消费者,没有明码标价的,你是不可以去收取的,这是一个维权的依据。”
陈音江认为,消费者只要能够证明在下单页面中,没有相关价格说明和提示,就可以要求维修机构退还多收取的费用。
陈音江说:“消费者只要能够证明你当时下单的时候,这种记录里面,或者页面里面,事先没有相关的价格说明,收费就是不合理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他退还的,如果维修机构或者说维修人员拒绝退还的,那么你可以向消协、向监管部门去投诉。请求他们调解,如果必要,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权。”
法律专家岳屾山告诉记者,商家在开锁过程中不断提高“要价”,也涉嫌利用优势地位和专业知识,让消费者在没有能力拒绝的情况下完成交易,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岳屾山说:“如果说这把锁你检查了修不好,或者说事先你告知我修这把锁可能会需要更换锁芯,或者是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修复,这样的话我有选择权,我来决定是否继续用。但如果你开始的时候说没问题,我能给你开,在开的过程当中,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这种非常紧迫或者说窘迫的境地下消费者其实是没有权利去选择,或者说去决定我不用你了,利用这种境地,迫使消费者进行交易,我倾向于他损害消费者权益了。”
岳屾山建议消费者可以保留好开锁服务的通话记录或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并对现场录音或录像,这些证据能清晰证明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岳屾山说:“这种欺诈也好,或者说是价格违法行为都归市监局来进行管理的,建议消费者在更换锁芯的时候,可以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保留好当时沟通的现场情况,能够证明对方是否是存在着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