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4日),中原大地暂时告别高温,迎来了难得的清凉。但这份湿润与惬意,也可能暗藏着一丝隐忧。
昨日(13日)下午1点,“杨柳”以强台风级别登陆台湾,随后强度虽有所减弱,但仍以每小时30到35公里的速度向福建、广东沿海靠近。正是其庞大的外围气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内陆。
受其影响,从昨天夜里开始,我省便进入了“降雨模式”。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今天全省仍是多云间阴,阵雨、雷阵雨将是天气舞台的主角。其中,三门峡南部、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等地部分县市将有中雨,局部甚至可能出现大雨和短时强降水。
这雨要下到何时?预报显示,到了16日,降雨范围会进一步收缩至我省西部和北部,以分散性阵雨为主。预计本周末,熟悉的“桑拿天”将再度来袭。
天气凉爽舒适,本是好事。
但近期,由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在广东等地引发关注,甚至有网络信息称,相邻的武汉市也已出现输入性病例。
尽管该信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足以敲响警钟。我省洛阳市已迅速行动,市疾控中心于8月13日发布倡议,宣布将于8月18日至26日在全市开展统一的公共区域消杀行动。
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显示,河南已被列为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的Ⅱ类地区,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而传播病毒的元凶——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在我省分布广泛,其密度高峰期正是每年的7至9月。
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数据:世界通用“布雷图指数”来衡量蚊媒密度,指数大于5即意味着存在传播风险。今年7月,我省的布雷图指数为8.54,已经踏入“风险区”。疾控部门预计,随着近期降雨增多,8月至9月的蚊媒密度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目前,尚无预防基孔肯雅热的疫苗,防蚊,便成了最关键的防线。国家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刘起勇提醒,尽管北方地区整体风险相对较低,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普通市民该如何应对?
答案简单而有效:清除积水。每周对房前屋后、阳台、楼顶的盆罐,以及绿化带里的塑料薄膜等进行一次彻底清理,翻盆倒罐,不给蚊虫留下孵化器。这是从源头上阻断其繁殖链条的最有效方法。
在个人防护上,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是简单安全的物理方法。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并在裸露皮肤上涂抹驱蚊产品。
刘起勇特别提示,购买驱蚊产品时,务必认准包装上的“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标准号”这三个标识,它们是产品安全有效的保证。
来 源: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