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午睡,钟南山院士曾说过:“午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加油站。现在已经有比较多的人坚持午睡,这是一个好习惯。” 所以,即使工作很多,钟南山院士依然坚持晚上11:30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再休息半个小时,补足每天8小时。
但你知道吗?午睡可不是“越久越香”,姿势不对、时长超标,反而可能伤身!今天就用权威研究告诉你:科学午睡到底该怎么睡?
警惕!
午睡超过这个时间,健康风险飙升
很多人觉得“午睡越久越解乏”,但多项研究早已敲响警钟:30分钟是午睡的“黄金临界点”!
(一)代谢问题找上门
2023年《肥胖》期刊研究发现,午睡超过 30分钟的人,高BMI(体重指数)、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41%,腰围变粗、血糖血压升高的概率明显更高;而午睡<30分钟的人,不仅没有这些风险,血压控制还更好。
(二)高血压患者更危险
2024年《欧洲神经病学杂志》针对高血压人群的研究显示:????午睡31—60分钟,中风风险增加27%;????午睡超60分钟,中风风险直接飙升37%!
更可怕的是,有研究指出:午睡超过1小时全因死亡风险可能增加30%!想要健康午睡,时长必须“踩刹车”。
经常午睡的人
身体悄悄发生 4 个变化
别因“时长雷区”就放弃午睡!科学午睡的好处,可比你想的多得多:
(一)大脑衰老慢了,相当于年轻6.5年
2023年《睡眠健康》研究证实:经常午睡的人,总脑容量更大,大脑萎缩速度明显减缓,相当于脑龄年轻了2.6—6.5年!2024年《科学》杂志也发现,30分钟浅午睡能直接提升认知表现,让大脑“转得更快”。
(二)远离老年痴呆,思维更敏捷
2021年《综合精神医学》研究显示:规律午睡能有效降低老年痴呆风险,还能提高思维敏捷性。而从不午睡的人,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是正常衰老的4-6 倍!
(三)心脑血管更安全,心脏病风险降近一半
《心脏》杂志2019年研究:每周午睡1~2次,中风/心力衰竭风险比不午睡者降低48%;
希腊研究:每周午睡≥3 次、每次半小时,心脏病死亡风险直接降37%;
高血压患者更受益:午睡能帮助降低24小时血压,是天然的“降压药”。
(四)坏情绪被“清零”,醒来更快乐
2010年《精神病学与临床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午睡后,快乐、放松等积极情绪会显著升高,相当于给心理“做了次SPA”。
这两类人
午睡可能 “越睡越糟”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午睡,这两类人尤其要注意:
(一)失眠人群
夜间睡不好的人,白天午睡易“补过头”,反而降低夜间睡眠压力,让失眠更严重。建议白天再困也别躺床!
(二)65岁+有基础病者
老人血液流动较慢,餐后血液黏稠度高,午睡过久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风险。有心脑血管疾病、肥胖问题的老人,务必把午睡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
午睡牢记
5个“保命细节”,睡对才有效
想要午睡“充电不耗电”,这5件事一定要做好:
(一)环境:26℃+薄毯,别让空调直吹
夏季空调调至26—28℃最舒适,风口别对着头或腰吹,睡眠时体温调节弱,易感冒、关节痛。盖条透气薄毯,再关了手机和电视,安静环境更易入睡。
(二)时间:饭后30分钟再睡,别吃太饱
午餐后肠胃正在工作,立即平躺易反酸、烧心。建议饭后散步10分钟,等30~40分钟再睡。午餐也别吃撑,七八分饱、清淡易消化最佳。
(三)姿势:平躺最护腰颈,别趴着睡!
趴着睡、蜷缩在沙发上,会让颈椎腰椎 “压力山大”,醒来易腰酸背痛,还可能脑供血不足,越睡越晕。条件允许就平躺,没床可选轻微倾斜的躺椅,角度别太大。
(四)时长:20—30分钟最佳,别超1小时
6分钟午睡能增强记忆力,20~30分钟护心脏,40~50分钟可完成轻度睡眠周期(但别超1小时!)。睡太久易进入深睡眠,醒后更累,还影响夜间睡眠。
(五)醒后:慢慢起身,别猛地坐起
睡醒别急着下床!先静躺1—2分钟,让大脑和身体 “同步开机”,再慢慢坐起,停留几秒再站立,避免血压骤变引发头晕、心慌。
午睡是给身体“充电”,不是“耗电”。从今天起,把午睡时长调到30分钟内,做好环境、姿势和时间管理,让每个午后都精力满满,健康加倍~
来源:管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