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今天(8月19日)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今明两天,华北、东北等地降雨频繁,局地雨强较大。
总台央视记者 褚尔嘉: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图显示,从今天14时到明天14时,全国降雨区域将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内。其中最大范围的一块儿在华北地区东北、南北这一带地区。这些地区会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在过去的一个小时里,北京西部北部等地雨势较强 ,而在东北地区南部也出现了一些分散的降雨天气。
目前副热带高压覆盖我国黄淮、江淮还有江南一带,高压外围的降雨会持续,需警惕强降雨带来的地质灾害。
夜雨是华北东北地区夏季天气重要特征
此次北方降雨过程,很多时候都是在夜间降雨。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夜雨多呢?
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的2005至2023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降水数据显示,7月、8月大多数城市降水多发时段集中在19时至22时。根据京津冀地区各城市7月、8月不同时段出现降雨的累计日数,可以明显看到多夜雨是华北平原夏季降雨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使得公众下班“晚高峰”时段出行常受到降水天气的影响。
气象专家表示,夜雨产生的关键原因是“夜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低空急流增强”。京津冀地区,位于低空空气辐合区域,由于空气抬升,就容易出现夜雨的现象。
另外,地形分布对低空急流的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在夜间山区空气下沉、平原空气上升,形成温度梯度,通过大气热成风作用,增强低空急流,进而导致夜雨产生。气象部门提醒,公众外出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夜间驾驶车辆注意降低车速、缓慢行驶、保持车距。
此外,夏季对流降雨的特征也加剧了上下班时段降雨的概率。夏季对流降雨虽在一天中任何时段都可能“随机出现”,但多数地区对流天气在日变化上存在两个高峰时段:下午到傍晚、后半夜到清晨,正好与上下班出行高峰期重叠。
其中,短时强降水最活跃的时段是午后16时至17时、午夜1时至2时和早晨7时至8时是短时强降水的两个次峰值时段。盛夏时节阳光猛烈,地面持续被加热,午后气温达到最高,空气中的水汽被抬升至高空,遇冷成云致雨,易诱发热力对流运动,形成雷阵雨,也就是常说的“下班雨”。